中国存款金额是多少?
2015年11月,央行发表《我国居民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 家庭资产负债总额65.38亿元,其中,存款余额47.95万亿元,占家庭总资产的74%; 人均持有约46万元现金。 个人储蓄是21世纪初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2000年至2014年间,国家多次降息降准,存款利率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仅2012年和2014年两年上调),居民的利息收入随之减少。
与此同时,政府却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刺激经济,居民持有的资产和财富实际购买力都在下降。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地区)的货币超发率只要高于5%,就会导致通胀水平升高、货币贬值,如果连续超过25%,则必然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 中国从2007年的4万亿信贷扩张启动经济增长,到2012年的40万亿总量突破,6倍的基础货币投放带来了6倍的M2增量,而这只有260多万亿GDP总量的1/18左右。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的广义货币(M2)总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保持在60%~70%的水平才是合理的。而中国这个数值在2013年就达到了恐怖的204%!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合理水平的3倍多,人民币的购买力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下降。
同时,为了刺激消费,自2008年起,央行先后实施了票据、贷款、债券等融资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推动市场利率下行。 企业借贷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居民财富也受到了影响。以房地产为例,自2003年下半年起,各地房价开始上涨,到2007年已翻了一番不止。 在此情况下,百姓选择了把钱存在银行里,从而引发了国内长达十年之久的理财潮,银行存款增幅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全国城镇家庭户均总资产361.6万元,比上年减少5.5%;家庭负债合计203.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减少3.8%。平均每个城镇家庭拥有大约180万的可支配资金。 而早在2013年时,这个数字还是266.8万。也就是说,短短四年时间,城镇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只增加了不到一百万。
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些年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辛辛苦苦工作积攒下来的钱并没有因为政府的货币发行而变得“值钱”,相反,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工资水平提高,生活成本的上升,让他们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