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驾驶有哪些?
无人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关于它的讨论和争议也不断出现 作为一个深耕自动驾驶领域多年的企业,我们试图从技术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热门话题 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如何? 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报告,2021年中国量产车规模化应用自动驾驶的级别为L3级,测试场景覆盖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典型道路环境。到2025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市场。 目前,国内已有40余项自动驾驶相关专利获授权,技术路径和解决方案多样。根据定位场景需求的不同,国内主要自动驾驶公司的研发车型可分为限定区域/场景(如矿区、园区)、限定道路/路段(如高速、市政道路)两大类。 随着政策利好不断出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可以预见,未来的五年将是自动驾驶由技术验证向商业探索的关键阶段。
技术路径方面,当前仍以导航辅助驾驶(NAC)为主,部分公司开展自动驾驶软、硬件解耦及在特定场景下的商用试点。 硬件方面,主要芯片厂商已推出适用于L4/L5等级自动驾驶的芯片产品,支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满足自动驾驶高算力、低延时的计算需求;软件方面,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自动驾驶云控平台、车载智能感知、车路协同调度等软件产品逐步落地。
商业模式方面,现阶段仍以车企为主要参与者,自动驾驶供应商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提供软硬集成或定制化开发服务,获取相应的商业化收益。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在更多场景的商用化,行业分工将更加明确,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收入结构。 在技术研发上,国内自动驾驶公司主要聚焦感知、决策、控制三大核心功能,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的同时,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深度技术优化。
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适配 是实现自动驾驶商用化的关键 基于对交通参与主体、交通运行特点、用户场景需求的理解,国内自动驾驶公司主要面向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三个产品方向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对于乘用车而言,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自动驾驶辅助、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三种形态。 自动驾驶辅助是在现有车辆基础上通过加装传感器等设备实现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自动化,属于LSD(低速自动驾驶系统)范畴; 高度自动驾驶则是用智能汽车彻底替换传统汽车,从设计和制造环节入手,解决自动驾驶技术功能和安全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则指在任何时间、任何路况下都能轻松实现驾驶替代,车内无驾驶员。
相较于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浪潮,中国的自动驾驶企业更青睐于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产品落地上更快一步。 原因之一是中国法规未允许开放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开道路上进行测试与商业化运营。另一方面,相对L4高精度地图的数据采集要求、高带宽的网络传输压力以及车端AI算法的实时更新迭代,L3级自动驾驶在硬件配置、软件升级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友好。 L3级自动驾驶在技术上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日常用车场景,既避免了过度研发给企业带来的巨额成本负担,又能通过渐进式的产品研发路线,快速实现在商业上的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