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外有多少投资?
2019年,中国对全球157个国家(地区)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为136.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其中,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585.7亿美元,同比下降0.7%。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包括亚洲)的投资总额达80.9亿美元,同比下滑27.8%。从投资领域来看,基础设施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铁路、公路、管道及电站等基础建设上的投资金额达到74.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9.6%。 造成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压力加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包括国际环境动荡不安,也包括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增。但从长远来看,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演化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挑战。 在国际舞台上,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国家正在加紧构建“新冷战”格局,在科技、经贸等领域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企图将中国扼杀在崛起之路的上空。在此严峻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高水平开放和全球化实现共赢。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为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外项目建设面临物资供应困难、人员返回难等问题,一些项目甚至还出现了停工现象。 不过,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海外投资面临困境,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仍然高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36.9亿美元),这说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并没有停滞,虽然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在继续。
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坚持推进“走出去”的步伐呢?
首先,是完善全球化产业链布局的需要。尽管受疫情冲击,许多国家采取封闭边境、关停产业等措施应对疫情,但也正是这些所谓“逆全球化”行为的背后体现了各国对于本国产业链安全的高度重视。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要想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就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优化升级产业链上,通过“走出去”将产业链延伸到海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提升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其次,“走出去”可以减轻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型的压力,低端产能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转移到海外,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目标,同时还能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就业。 最后,“走出去”能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的国际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因为国际贸易是一个双赢的游戏,不是零和一负的游戏。所以,我们既要鼓励企业到海外寻找新的市场和资源,又要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