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备棉有多少?
国家物资储备局官网发布的《中国物资储备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现有各类储备仓库546座,仓储设施总面积496万平方米。其中,棉花储备库和棉籽库330多个,仓储能力达700多万吨。 当然,这700万吨仅仅是固定资产,并不包括库存量。而且从长期来看,棉花的采购和销售不是平衡的,每年进口的数量都会多于出口数量,所以这700万吨棉花只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消耗。 以2017年为例,我国累计进口棉花799.3万吨,同比减少15.5%;而累计出口棉花却高达129.8吨,同比增长68.6%。
不过,我国的棉花储备制度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完善已经较为成熟。首先,储备规模既能够保证供应安全,又避免了过度囤积而带来的损失;其次,轮换机制使得储备物资处于良好的流通状态之中,有利于保持质量的稳定性;监管制度完善,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即便因外贸逆差导致储备物资数量有所减少,质量依然能够得到保证。
2011年3-4月份,郑棉期货连续4月合约联袂上演“棉你玩”的涨停行情,棉花价格涨至33000元/吨的历史高点。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使纺织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行业面临整体亏损,纺织订单外流加剧,大批纺织企业停产、减产,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为保护广大棉农利益,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保障棉花市场供应,同时缓解纺织企业困难,保持纺织行业平稳发展,促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自2011年5月份起,采取加强政府调控、抛售国储棉等一揽子棉花市场调控措施。先后于2011年5、7、9和11月份四次共下达国储棉抛售计划144万吨,实际销售136万吨,成交率达到了94%。通过加强政府调控,建立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严格控制棉纺织企业加工贸易,2011年10月初棉花价格回落至21000元/吨,有效地化解了棉花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引发的风险,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根据市场变化,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4月10日期间轮入储备棉52万吨,有效平抑了棉价下跌,对棉花市场持续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