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禹辽阔禹辽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对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些工作略有了解,在这里分享一下经验。 BIS在风险监管方面主要进行两份报告发布和两次指数编制,第一份是每年初发布的《BIS资产负债表》,第二份是年中发布的《BIS流动性状况报告》,两次报告均基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的统计计算,两次报告的样本数据有一定重合;

两份报告分别提供了机构财务状况和流动性的信息。两次指数分别是针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和压力测试框架,为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工作是BIS作为国际监管机构的职责所在,同时BIS也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目前新出现的全球性挑战包括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贷款、跨境融资以及NPS(国民储蓄)等,对于这类问题,BIS会及时发布咨询报告,阐述自己的观点,供行业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讨论,以期达成共识。

国际监管机构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形成报告或意见,由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我国的金融行业有必要加强相关信息披露,让公众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同时有关机构也应做好前瞻性研究,为监管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艾金易艾金易优质答主

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未来相当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需要立足长远、标本兼治。具体来看,应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治乱象这个切入点并长期坚持,在“稳”的基础上精准“进”。

第一,应科学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以稳增长来“通淤”和“稀释”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把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平衡。如果过度强调稳增长而忽视防风险,会导致积累更多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如果过度强调防风险而忽视稳增长,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同样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第二,“远水不解近渴”,应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本。“远水不解近渴”,长效机制短期内并不能直接化解当下的风险。从治标角度看,应以防风险和去杠杆作为当前重点任务,短期内金融体系通过稳杠杆乃至去杠杆来化解风险。从中长期看,应重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通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化解金融风险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防风险不单纯是监管部门的任务,应以机构微观和监管部门中观“三向发力”。“三管齐下”形成合力,以机构为抓手建立问责体系。从各国实践看,监管部门与被监管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猫和老鼠”的博弈关系,风险事件频发时,监管部门会高压惩治,市场情绪平复后,又会重回“老路”。因此,应建立责权利均衡有效的问责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市场乱象风险是机构自身风险源的意识,引导金融机构以内部监督、自我约束为主,监管部门为辅。

第四,以治理乱象为抓手,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治理。要强化机构的市场乱象风险是自身风险源的意识,建立自我约束为主、外部监管为辅的良性互动关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巩固、修缮和筑牢内控“堤坝”,做到“有污即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