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历史多少年?
1949年到2013年,中国的寿险市场,从国有到私有,从卖方到买方,几乎发生过所有可能的变化。 简单总结就是:一个穷光蛋和一群土豪的故事……
1、“一个穷光蛋”指的是什么? 中国大陆的人寿保险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最初的保险公司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承保的险种叫作 “人寿保险” ,当时采用定额承保的方式,即不论被保险人的职业、身份如何,投保金额大小,每人限额承保,超过部分自行负担。 所以可以理解为“每个中国人都能买得起人寿保险”,当然价格也很便宜——每年不到两毛钱(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7元)。
2、“一群土豪”又是指什么呢?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出现了大量承包经营商业车险和中短途客运货运的车队、船队,他们以赚取佣金为主要目的,在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充当代理的角色。因为不注册为保险公司,所以这些车队、船队一般不会被列入保险公司名录中,被称为 的“野保费”行业兴起。 这个行业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行业实行计划经济时的价格,导致利润空间极大,比如运输行业(含客货运输)营业费用中,人工费、燃料费、维修费三项支出占成本总额的60%左右,而收入只有运价的1/3~1/2。巨额的利润空间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涌入这个行业,这些资金有一部分流入了寿险行业,给刚刚恢复的寿险业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