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怎么看?

童荣财童荣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作为一个汽车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对中车在高铁领域的成就很佩服;作为民族企业,也希望中车能够继续壮大下去! 但作为一个普通的股民,对于中车目前的股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自8月20日那根大阴棒下来之后,已经连续下跌3个月了,一个月跌幅将近40%,几乎跌去半血! 虽然汽车行业是个没有泡沫的行业,可中车股票的走势图却完全一副被庄家操纵的丑样,这种走势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时期各大权重板块轮番大跌的场景,当时指数在几天之内跌去一半,很多个股甚至跌去7成以上。那种末日感到现在都刻骨铭心。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就是传说中的“股灾式上涨”吧。 作为中小创重要组成部分的比亚迪,今年已经翻倍了,即使跌去一半的格力电器如今也涨回将近6成,甚至一直跌跌不休的中国石油今年也涨了20%...唯独高铁龙头中国建筑和中车股份两兄弟持续跌跌不休。我买的一点中国建筑都快跌没啦(亏近30%),一点中铁也没剩下(亏近40%)。真是惨不忍睹。。。

2、有人说,中车股票一直在阴跌,说明公司现金流不好,有经营问题。 我说,的确如此。而且从最近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第三季度可能还亏损呢。

3、有人说,中车属于重资产,周期性行业,现在处于周期底部,应该不会有什么盈利,何况研发成本投入这么大。 我说,是的,所以目前股价反映的就是最悲观的市场预期了——不仅不指望盈利,反而倒贴钱。

4、有人说,中国高铁总营收不到1000亿,而比亚迪一年利润就有几百亿,为何不买比亚迪? 我说,首先,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零部件,这两个都是未来很有前景的产业,但是目前仍然处在资本密集型前期,投钱进去短期内很难出效益;第二,中国高铁是支柱产业,每年拉动钢铁煤炭等原材料消费几十万亿,而且修建一条高铁需要数千万人次的劳动力(直接加间接)就业,国家怎么可能放弃? 第三,有人说,中国高铁技术还不如德国,为什么要搞? 我说,首先,中国的速度是350公里/小时,德国的是250公里/小时,中国比德国快了一半;其次,中国在高速动车组技术上做到了全部自主化,而德国是通过收购来获取核心技术,中国是从无到有,德国是从有到更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高速动车组技术的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后,我们修筑高铁的成本只有德国的一半。

燕林飞燕林飞优质答主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而来。“在轨道交通这个特定的行业中,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都是佼佼者。实际上合并前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 50%,合并以后超过 70%。”中国中车新闻发言人景纪广说。

中国中车以轨道交通装备为其核心业务,同时多元化发展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北斗及地理信息、实业及不动产经营开发业务等新兴产业。在轨道交通方面,中国中车产品覆盖干线铁路客车和动车、干线铁路货运机车货车、各类型地铁、磁浮交通系统、有轨电车、企业铁路机车车辆等。

景纪广说:“在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国中车在世界上的排名第一位。我们在高速列车、重载机车车辆、地铁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客运系统、磁浮交通、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和牵引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及运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中车不仅具有轨道交通完整的产业链,还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我们有 13 个国家级研发机构、5 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设计分院,4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拥有 5.5 万名员工,并与海外合作伙伴建立了 20 多个联合研发机构。同时,中国中车在德国、美国、马来西亚等 9 国设立了 18 个研发和区域制造中心,形成了全球研发创新布局。” 景纪广说。

不仅如此,中国中车一直采用海外制造、本土采购的模式。“我们推行属地化管理,在马来西亚、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并在英国、印度建立了研发中心,与马来西亚、土耳其等 10 多个国家的企业开展了联合制造,实现海外本土化建设和运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