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中等收入陷阱吗?
先引用一句《礼记·中庸》中的话作为引子,“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行大道,就像走远路,必须从近处起步;要登高山,一定要选择一个低处的地方作为起点。 为什么要用这句话来作为引子呢?因为我想说明一个道理,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路子也是类似的——必须要从小处入手。
现在中国所处的阶段就是发展中出现中收入陷阱的前兆了,各种社会矛盾多发且难治,所谓“水浅而鱼困”就是这个意思吧。 造成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也在这里。但是,如果像某些经济学家所主张的,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让宏观经济在短期冲击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那只不过是缘木求鱼罢了。
宏观政策调控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越到后期效果就越差。因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的是总需求,而经济的本质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货币政策调节的总需求量不可能完全替代供给端的不足。而且在宏观需求达到一定水平后,进一步刺激的需求大部分将被通货膨胀所吸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要扩大产能,又要降低成本;既要增加收入,又要缩小分配差距。 但是,产能不是说说就能增加的,它需要时间、技术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配合才能落地;收入和分配改革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它面临的问题和产能一样多甚至更多。所以,我们看到在很多领域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很多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其实,产能过剩是有可能自己慢慢消化掉的,收入增长也有可能会靠自己努力获得提升(比如通过辛苦工作来换取更高报酬),但如果出现通货紧缩,一切都会向前看,过去所有的积弊都会变得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在对待经济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放眼长远。不要害怕改革过程中的阵痛,而是要预防更可怕的通缩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