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如何传承?
1、分家要趁早 很多家族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分家的准备,导致企业做大了之后矛盾重重,甚至出现分裂的情况;而有些家族企业正是因为提前进行了分配,才避免了一家人的内耗,集中精力把企业经营好。 企业家们在创业初期就要考虑未来分家的可能性和细节安排(如股权比例、出资方式等),尽早制定详细的规划,才能确保企业长远的发展和稳定。
2、建立机制,规范经营 目前许多家族企业的传承还仅仅停留在“人”的层面,即依靠父辈的经验和智慧,但这样的传承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打造一套完善的机制,使企业的运营符合制度要求,才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同时,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当然,良好的机制建立离不开制度的设计,这就需要家族企业从建立之初就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求设置合理的制度和流程,并不断更新和优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3、培育人才,继往开来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家族企业尤其如此。如果企业家想要顺利交接手中权利,就必须有意识地培育继承者,帮助其掌握企业的运营管理技能,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实现从“人物”到“人文”的传递。
对于非经营性的资产,比如知识产权、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也需要早早着手进行传承规划。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商标注册等方式加以保护,也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约定的方式授予继承人使用权益。
4、依法纳税,谨慎投资 任何企业都逃不过税收的约束,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家族企业,更应该依法按时纳税,谨慎处理税务问题,不要让税务出现问题成为企业传承的绊脚石。 另外,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此时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融资工具,解决资金难题,无疑会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融资,都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审慎处理,小心行事。 否则,一旦误入歧途,有可能让公司陷入更大的困境。
家族企业传承的要素有三个方面,即资本、制度和理念。资本可以市场化进行配置,所以资本继承往往不是家族企业的瓶颈,管理权和控制权的继承才是家族企业传承的核心问题。解决方法是处理好产权结构、构建完整的家族宪法以及选好接班人等。
目前很多家族企业的创业者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还持回避态度,或对传承问题未雨绸缪和做足准备的程度不足。创业者在家族企业传承中,需注意以下误区。
一方面,家族企业传承需要处理好家族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如和员工的关系、和客户的关系等,以平衡各方之间的冲突。家族成员一般在企业中扮演所有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延伸,家族式管理模式和家族文化往往开始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与市场环境。这时,企业就会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引进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独立董事等。这时,家族成员则不得不开始放弃一些管理岗位,重新审视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如果家族成员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新成员加入后的角色变化,就很难建立内部稳定和谐的员工队伍。
另一方面,家族企业传承需要从创业者的个体传承到家族整体传承,再扩展到外部专业团队的传承。家族企业传承是家族企业的外部社会能力与内部家族能力和企业能力的综合能力传承。家族控制权的合法性、传承规则的可预期性,使家族企业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但也因其过于集权从而易使企业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导致企业家个人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家族成员个体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创业者应从以个体为核心的家族企业传承逐步过渡到以家族整体为核心的家族企业传承,形成家族成员协同创新的继承局面并培养其能力。如果过度以家族成员为核心资源,过分集权,限制其他员工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机会,就很难形成一种整体力量,导致创业者退位后企业出现“人走茶凉”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很难适应企业做大后和激烈市场环境对人才和创新的要求。
家族企业传承应立足于“家族”和“企业”的统一性,在保障家族企业“家大业大”的前提下,构建企业传承所需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即家族治理能力、企业能力及企业外部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