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风险管理有哪些?
我讲一下我在风控部门工作时的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风险一般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对应公司经营中的三大业务层面——融资业务、交易业务和运营业务。其中,融资业务的风险重点是信用风险,交易业务的重点是市场风险,而运营业务的热点则是操作风险。我们通常将企业层面的风险划分为四类,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企业风险具体可细分为20多种,我们针对不同风险的特性采取相应管理策略。 对于不能量化或难以计量评估的风险,我们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管理——监测、监控风险状况,分析风险来源,识别风险特征,建立风险阈值,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 对于可量化的风险,我们通过设定安全边际、调整头寸等方式加以控制,并定期做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以验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我们还会通过制定政策、流程和方法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通过每日的监测与跟踪,以及每月的业务回顾与总结,及时调整管控的策略和方向。
在风控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三个重要方面:
1. 整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否与公司的经营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在实现预期收益的条件下,所承受的风险程度是否是投资者所接受的;
2. 不同业务对于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如何,我们需要对单笔风险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整个集团的风险水平;
3. 每个业务部门的风险偏好是否有差异,如果有则需要进一步区分,因为不同业务部门的风险成因是不同的,因此管理策略也应该因人而异。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发展,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来对企业进行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种:
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危机管理等多种专项管理系统,它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其工作内容涵盖了风险管理整个流程和全面风险的各个种类。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相比,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更强调前瞻性和预防性,以及与战略和经营的整合性。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防止企业资金被贪污、挪用或浪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事后审核型的财务审计制度应运而生。随后,审计业务不断向企业内部渗透,形成了内部审计,并进一步催生了内部牵制。到20世纪70年代,内部牵制在应用中扩展为内部控制制度,到了80年代又发展成为内部控制系统。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相比,内部控制系统较为注重合规性和程序上的防范,对风险的事前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事后处置也不够灵活。
合规型风险系统:
为解决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所有者或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会计制度、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强制性和合规型风险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此类风险管理系统主要来源于政府监管、社会审计、会计等方面的规范要求,而非来自企业管理层主动管理风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