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肽药物企业?

乜冬诗乜冬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中国多肽药物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根据 F&S 统计,2017 年国内多肽药物市场规模仅为 33 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 2024 年将达到 89.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9%;而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则高达 12.8%,中国市场占比将逐渐提高(详见图 1)。

不过,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已涉足多肽药物领域的药企还是相对较少。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国内有 5 家企业拥有多肽药品批件,其中 3 家为原料药生产企业、2 家为制剂生产企业——这 5 家公司合计持有 8 个多肽药品注册批文,涉及 60 多个品种。 而全球范围内,多肽药物领域的企业数量则是以千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已有公司涉足多肽药物领域并获得了药品批件,但真正能将多肽药物进行商业化生产并上市销售的公司却少之又少。

在原料药环节,目前能够同时满足制剂生产和商业化的企业仅有 3 家,分别是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正药业”)、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威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在制剂环节,能够完成药品上市销售的企业则只有上述 3 家之外再加上海斯菲利普制药有限公司。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这 6 家相关企业持有的多肽药品批准文件接近 100 个,涉过多肽类药物超过 600 个品种。 以浙江海正为例,该公司最早于 2002 年就取得了一个多肽药物的药品批件,此后陆续拿到 60 余个多肽药物批文,是目前国内获得多肽药物审批批次最多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2007 年之前,国内原研企业尚很少涉足多肽药物领域时,海正药业就已经开始立项研发抗肝癌靶向药剂型,并于 2015 年 1 月成功上市了首个国家一类创新药物——聚乙二醇化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益赛普)。

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开发该项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大型药企,海正药业由此拿下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药物“门票”。

焦依帆焦依帆优质答主

目前国内多肽药物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集中在原料药生产上,制剂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浙江海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美克药业有限公司等。除长春生谱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拥有62肽的胰岛素原外,国内大多数产品的氨基酸数量一般为3~20氨基酸残基,产品分子量大部分在10Da以内。

与国外相比,我国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管理机制,研究平台和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产品储备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研发技术。多肽原料药生产方面集中在氨基酸原料药、脑啡肽、多潘立酮、胸腺五肽、鲑鱼降钙素、恩他卡朋、特立加压素等品种上,这些多肽大部分已经实现产业化。

制剂方面鲑鱼降钙素、注射用胸腺五肽、特立加压素、依替巴肽、脑利钠肽、艾司卡肽、西曲瑞肽、卡贝缩宫素、艾博特肽等多肽药物已经上市或正处于申报生产或临床研究期。与国外相比,国内申报的多肽药物的氨基酸数量和分子质量较小,而且临床试验申报的品种与国外申报的品种相比,两者之间的重复率小,品种选择和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多肽药物的产业化对我国医药工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863、973和科技攻关等科技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药物的自动化全合成研究与产业化技术平台,完成了百余个多肽药物的合成工艺研究,30多个多肽药物实现产业化。由此可见,多肽药物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多肽这一新的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必将给我国的医药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和发展机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