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
目前,我国有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银行是融资的主渠道之一,那为什么会出现中小微企融资难呢?
首先是因为信用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虽然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质押和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但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很难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有效的资信评估,从而提高贷款风险,因此银行会减少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量。 其次,中小微企业的抵押物或质物价值相对较低且流动速度慢。与大型上市公司相比,中小微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可供抵押或质押的财产不多且价值低;另一方面,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难以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加之不良率控制压力,导致银行不敢给中小企业放款。
当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也跟金融体制密切相关。由于金融管制较严,现有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无法满足所有社会融资需求。
法律约束力不到位也是引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大因素。尽管当前国家颁布了《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一些企业欺诈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维权难更是让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退避三舍。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充分的直接融资服务。
要以辩证和全面的观点来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确实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要看到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影响其融资的缺陷,还要看到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来看,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与再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监管,在考核金融机构信贷质量时,将小企业贷款与其他类型企业贷款业务区分开来,并制定有利于促进小企业发展和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监管政策。
对于企业,要加大改革力度,规范内部管理,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股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强化财务会计核算,向管理要效益;要注重技术开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形成自己的品牌与核心竞争力;要严格依法经营,注重诚信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信誉等级,为争取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对于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完善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坚持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在注重防范和化解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不断提高小企业贷款的质量和效益,并要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和利率浮动幅度管理,防止因恶意竞争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经营思想,强化服务意识,积极研究小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和完善小企业信贷产品和担保方式,积极发展适应小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