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企业高杠杆原因?
说下我的理解,不保证完全正确 首先,“融资杠杆”是个广义的概念,这里应该特指非资产负债表的金融负债,这类负债的资本成本一般较高(相对于无风险利率而言)且需要在将来以现金形式归还,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与有息负债类似。从财务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确是借了钱并且花了很高的利息。但这里的企业借的钱其实是属于社会成员的,因为社会成员共同出资建立了这个企业并共享这个企业的收益。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高融资杠杆其实并不算错。
其次,我们再看电力行业的特点是适不适合高债务率。我认为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现金流是否健康,另一个是资产定价能力(即利用债权资金进行投资所获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如何。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很健康且拥有较好的投资回报来源,那么即便负债率和带息债务高一点问题也不大;但如果一家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本来就紧张,还要维持一个较高的融资杠杆水平那就十分可疑了。因为这时企业经营已经面临较大压力,而更高的融资杠杆水平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未来超常盈利来偿还。这种情况下的过高的融资杠杆其实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了,它已经开始挤压未来的正常盈利空间,是一个比较恶性的循环了。
最后,我们来分析下水电行业的情况。由于水力发电天然具备公益性,因此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大多是比较健康的,这点跟火电相比差异明显。同时,水电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资产定价能力也比较强。考虑到这两个方面,水电行业是适合具有一定融资杠杆水平的。 但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这里的融资杠杆水平其实是指投资杠杆——对于一个已经建成的水电项目来说,它的建设本身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资本,剩余的可用于投资的钱其实并不多,所以实际的融资杠杆并没有想象的高。另外,对于在建的项目来说,由于资本支出仍然在继续,实际融资杠杆也是有限的。通过发债融资的渠道有限,因为目前市场对于此类债券的包容性还不是很好。
由于水电企业处于电力的产业链的上游,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垄断型公用事业企业,存在投资周期长、规模大、见效慢、风险高的特点,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业务的正常生产经营。为了减轻企业资金压力,选择利用债务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导致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较高。
其次,2002年国家开始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的水力发电行业逐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民间资本逐步进入,大型非能源集团也积极兼并、收购有关的电力企业和项目。由于水力发电行业占用资金较多,因此大部分投资者都是以控股的方式进入该行业,通过债务型筹资并购目标企业,导致其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迅速提高。而且,这些投资者很多都是在其他行业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由于水力发电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存在建设期,因此在目标电厂的发电前,难以产生现金流,企业短期付现债务规模较大,偿债资金压力很大。
最后,国家为了鼓励西部地区的开发,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进行了积极的建设和开发。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当地企业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国家一方面通过向大型央企或其他投资方注资,注入其在西部地区从事水力发电业务的子公司。例如中国国电集团获得国家注资后,将资本金注入了国电澜沧江公司和国电大渡河公司,两大集团的资本公积金分别由-418,245.10万元和-222.58万元直接转增股本2,126,754.90万元和21,222.58万元,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降低水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其控股子公司的净资产进而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规模经营规模更大的水电企业;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企业在当地投资建设电站,国家通常给予较大的资本金投资比例,例如,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年末的资本公积金为65,472.47万元,2012年3月底直接由国家注资增加到1,191,842.27万元,由于水电站仍在建设期,导致2012年3月底的在建工程达到843,289.56万元,大量资金被占用,企业的净资产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