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投资?
“投资”一词在《牛津词典》中的解释为:购买(或出售)任何财物以获得金钱收益;《布莱克法律辞典》中定义为:通过资本、人力或其他形式的投资而获得的回报。这两个定义都强调投资的“回报”属性,而忽略了其“投入”的特性。我们首先从投资的定义入手,判断一项行为的性质是否是投资。
一、投资的定义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条规定,下列财产属于遗产:(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同时,该法第六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可以在民事活动中设立担保。第二款则对担保的设立条件作出了规定,包括保证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设立担保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能否设立担保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定者的身份是否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二是设立行为是否符合前述法律规定的条件。对于前者,由于被继承人在世时已经将财产处分给遗嘱执行人或遗产管理人,其生前也没有作出撤销遗嘱的意思表示,因此自然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可以成为担保的设保人;但对于后者,并非所有的民间借款合同都具有担保效力,例如借据未约定利息,债权人主张按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为此情形下债权人与债务人并未订立有效的抵押合同,债权人也就不能就该项财产优先受偿。
二、企业投资的界定 如果我们将投资的定义限定在自然人范畴,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只需要关注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意思表示即可。但企业作为投资的主体,情况就要复杂得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法人权力机关、监事会和董事会于一身的复合体。于是问题就变成了如何确定企业的意思表示以及这个意思表示是对内的还是对外作出的。
1.意思表示的确认 公司作为法人,其意思表示是由公司的权利机构(即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的。在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下,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因此股东会的决议就是公司意思表示的最佳证据。但如果出现股东会决议无效或被撤销等情形,如何证明公司的意思表示呢?我们认为,在公司已形成有效决议的情况下,最接近决策过程的信息源——董事会的记载应当视为对公司具有约束力的意思表示。
2.投资目的之确认 在确定了公司意思表示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判断该笔收款的目的是否属于投资。对此,我们认为,公司以取得股权为目的出资,应认定其目的属于投资;但如果是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①公司为取得资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而进行的出资;
②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周转而进行的出资;
尽管这两种情形下的出资金额可能完全相同,但由于其目的不属于投资,因而不得享有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债权人地位,也不能优先于债权人而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