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搞基建利好哪些股?
基建这个词很大,在美国指的就是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美国是一个土地面积与我国相近的发达国家(国土面积84%是乡村),历史上一直是以农立国,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一直是乡村道路建设。
从1916年亨利·福特的T型车下线开始,美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到二战时已经遍布全美。但是当时的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交通工具,于是联邦政府才开始大规模投资建设公路。
著名的联邦公路项目包括:
1. 州际高速公路系统(Interstate Highways)--这个系统的建成使得长途旅行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在车上就可以通过电台听新闻、听音乐甚至看表演。这个项目也推动了后来的郊区化进程和大型超市的建设。
2. 土石方工程(Excavation and fill project, 也称“公路土石方计划”),目的是将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建成不需要桥梁的隧道结构,同时填平原路附近的洼地,为车辆提供更好的排水能力。
3. 水运建设(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t of 1976),主要是对美国的主要内河进行疏浚,以便让船运更加顺畅。这条法律还授权对那些因水患失去家园的人进行赔偿和重建。 这个项目还带动了造船业和水文气象机构的发展。
至于通信方面,主要是促进了电话业务的迅猛发展和电话网的覆盖。
这些项目都极大的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建筑行业的混凝土制造,运输行业的卡车制造,信息传输行业的电信设备制造等等。 但是,今天所说的基建是指广义上的infrastructure, 因此不仅仅会对相关行业产生刺激作用,更会从根本上改变相关行业的面貌。
以我们最熟悉的铁路系统为例,美国的铁路系统虽然规模巨大,但运营效率并不高。原因是铁轨并不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公益性产业,政府为了扶持本国的铁路行业,一直采用各种手段(补贴、投资等)让铁路公司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但是,当海量的订单涌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原本被政府补贴导致利润率偏低的行业一夜之间有了巨大的利润,参与的企业数量也会猛增。这就会带来几个经济效应:第一个是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升;第二个是企业盈利的增加和政府税收的增加;第三个可能是由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第四个是新进入者的资金需求。
当然最后真正能吃到蛋糕的毕竟是少数受益企业,不过那一定是能够提供低成本或者优质服务的行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