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恰当投融资?
先明确一点,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风险的存在意味着你的决策并不一定总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作为企业,你面临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或者说是渠道),一种是内部融资,另一种是外部融资。 所谓内部融资,简单的说就是从企业自身的积累进行融资,也就是所谓的“开源”,包括节约成本和增加收入两个方面;而外部融资则可以从银行借款、引入风投、发行债券或上市等方式实现,当然最后还需要考虑退出问题,也就是你从哪里来,最终还是要回到哪里去!
所以,从风险角度来讲,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节流的问题,因为你的资金哪怕只是存在银行里都会有利息的收入,而如果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在保持流动性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很多创业期的公司资金需求很大,往往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强调风险的问题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其实不然。因为如果你通过银行贷款或者融资的方式获取了你原本不需要的资金,那么你就必须承担额外的财务成本以及相应的风险,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和风险可能对你造成致命的打击。
举个不太恰当的栗子,假设你有100万,你只花了50万买原材料,然而供应商告诉你因为他急需用钱,所以你最好现在就付清余下的款项,否则就按违约处理。可是你这时恰好遇到了一个很好投资项目,需要70万才可以启动,这个时候如果是你个人,可能会为了这个项目铤而走险,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就应该权衡一下利弊,毕竟如果项目成功你可以获得100万的利润,但是如果项目失败,除了损失100万(本金)之外,你可能还要背负70万的债务。
如今许多企业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都会面临资金的问题,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十分迫切,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发达,能提供给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依然十分有限,导致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如何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关键。
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
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它适合于需要大笔资金、经营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
股票发行
新《公司法》降低了公司制企业发行股票的门槛,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后,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种融资适合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一定规模、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制企业。
债券发行
发行企业债券对企业的要求更高。它适合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垄断性或垄断特征的企业,一般只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才可以申请发行企业债券。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设备采购、投资和财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融资方式。承租方以支付租金为代价,得到租赁物的使用。它适合于需要大量购置高价值的机器设备,但流动资金不足的中小型企业。
其他融资渠道还有高利借贷、民间集资、典当和通过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对于这些非规范化的融资方式,应谨慎采用。目前,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银行贷款、民间集资和高利借贷等融资方式。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趋势
在新形势下,为了拓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好地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要加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强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信心;第二,要强化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第三,对于非规范融资方式,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加以规范和运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第四,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调动企业创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第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以适应中小企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