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业绩好不好?
光大银行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价值创造能力,经营效益持续稳定增长;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进一步实现“双降”;零售转型不断深入,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较快发展;科技赋能不断增强,业务创新持续突破,管理效率和经营活力进一步提升,整体经营效益持续向好。
一、经营效益方面,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积极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风险拨备计提水平,利润增速实现回升。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328.12亿元,同比增长20.47%;其中,利息净收入944.19亿元,同比增长13.9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90.26亿元,同比增长34.76%。全年实现净利润373.54亿元,同比增长10.99%,增速同比提升8.31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6.86%,同比下降1.79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91%,同比提升0.07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86%,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二、资产质量方面,强化“控新增、优清降、建机制”,扎实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进一步优化授信管理体系,做实做准资产风险分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强拨备及核销管理,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额367.7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44亿元;拨备覆盖率181.65%,比上年末增加3.28个百分点。
三、风险管控方面,始终坚持“控大控新”,以严控增量风险为基础,以化解存量风险为重点,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严格实施考核问责,加强全面主动管理能力。加强集团统一风险管控力度,做好各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统筹推动工作。持续完善智能风控体系,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加快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坚持资本集约化发展导向,合理安排业务投放,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持续优化资本配置,不断提升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深化集团内风险隔离工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内风险隔离机制,加强对交叉金融业务等重点领域风险识别与管理,有效防范集团内重大金融风险。继续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市场流动性监测,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全过程管理,构建网络安全免疫体系,增强自主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有效应对内外部信息安全威胁,保障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四、业务转型方面,零售业务加快转型,“123+N”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突出线上化、智能化、场景化、生态化,AUM、FPA、EVA、客户数等核心指标、大中客户、高净值客户等关键领域均有较快增长,营收贡献明显提升。企业业务深耕优质客户,把握投资主线,加强场景化产品创新,推动基础客群提升,对公业务集约化经营改革实现全覆盖,业务发展结构更为均衡。金融市场业务持续提升交易能力,强化风险控制和定价管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信用卡业务强化数字化驱动和场景生态建设,打造“多、快、好、省”品牌形象,营收增长与成本控制表现优异。出国金融“1+7”战略全面深化,服务品质和规模稳步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坚持“降本扩面提质”,全力推动“阳光融e链”“阳光e微贷”等重点产品,普惠贷款增长强劲,连续超额完成“两增两控”监管目标。
五、零售业务方面,打造了普惠金融、交易金融、综合金融和一带一路四大业务品牌,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力方向和重点支持领域,通过产品创新、科技融合和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助力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发展,通过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科技金融的赋能有效提升了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