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停板怎么算?
5%的涨跌幅限制(俗称涨停或跌停),对于A股市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弄清楚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有什么规定、历史上有过哪些变化很重要。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上证所和深证所的涨跌停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规定: 开市后突然停止交易,并且当日交易时间超过30分钟的情况叫做“停牌”; 而“停牌”又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临时停牌”,一种是“临时暂停交易”。 临时停牌是指当出现重大事项时,为了避免行情异常波动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具体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临时停牌实施办法》进行规范。
而临时暂停交易是指由于证券交易组织工作存在缺陷造成的偶然性停顿,具体由相关交易所进行规范。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概念:
1.临时停牌是发生在已经开盘的情况下,是因为突发状况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2.临时停牌期间,不计算涨幅或跌幅。即假定停牌前已跌去90%,停牌10分钟后仍然只跌去90%。
3.在出现“熔断”等极端情形下,可能直接导致全天暂停交易,属于特殊情形。 目前为止,我国的涨跌停板制度经历了两次调整。
第一次是2010年4月,沪深两所同时修改有关涨跌停板制度的条款,取消10%的涨跌幅限制。随后在上证所推出盘中即时公告,对盘中也出现的偏离价委托、撤销限价委托等异常交易行为予以监控。
第二次是2011年初,为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连续暴涨暴跌,沪深两市再次分别优化涨跌停板制度,将首日上市新股的最高涨幅限制调整为60%,首次引入盘后定价大宗交易方式,并允许部分特殊情形的尾盘买卖单申报按照时间优先的方式排进队列,确保市场交易的公正性和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