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养老怎么引进中国?
现在国家大力推行普惠托育和托幼,我认为其实可以借鉴日本的方式——在幼儿园中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照顾婴幼儿。 比如说一个30人的幼儿园,可以配备2个保育员负责2岁到3岁的儿童。这些保育员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掌握护理技能和婴幼儿成长规律,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敏感期,知道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孩子和家长进行沟通。 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困难,因为很多幼儿园都是没有门卫的,随便进出。如果幼儿园有个专门的通道,保安和保育人员能够识别并接应带着孩子的家长,不仅让家长安心,也能防止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另外,现在国家提倡幼儿园开设小班的模式,那么对于刚毕业的保育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先进入小班做教师,积累几年经验后转为保育员。这样既能解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老教师,一举两得!
从目前发展看,护理型医养结合模式(简称护养模式,即将专业型护理服务引入养老机构,使养老机构具备专业护理功能的养老模式)已成为国外医养结合模式的主流方向。护养模式与康护模式相比,前者更关注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供日常生活照料,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基本保障,而后者更关注患病老年人康复护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护养模式是目前国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及应用的热点,为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养结合的主要组织模式以临护模式为主,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作为服务主体,为邻近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或在自身机构中附设相应部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从国外医养结合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临护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医养结合的服务内容以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预防保健服务为主,真正能够提供护理服务的机构较少,尤其是护工、护理床位等养老资源缺乏。其次,我国多数地区还未达到在养老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中配置护工和护理床位的水平,护理服务难以到位,难以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护养模式通过提供护理服务使传统养老机构转型为能够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新型养老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无需依赖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合并或邻近设置,使医养结合的发展重点从提高服务质量转移到机构养老床位数量的提升上。因此,护养模式能够有效解决临护模式在实际应用时遇到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