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多会引进中国?

谢清颖谢清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期间,北方联盟为了支援作战,将大批玉米作为军粮出口到欧洲和日本,在亚洲和北美大陆之间建立了远洋运输航线,并因此积累了资本。战后,东北亚各地工业化飞速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剧增。而彼时美国南部地区刚刚废除奴隶制,农民积极种植经济作物棉花的同时,也有大量玉米地改种为棉花。造成20世纪初玉米产量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家畜,生产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对饲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为了满足国内需求,美国开始在海外寻找新的谷物产地。

一战前,意大利曾是美国谷物的最大买家之一,但一战爆发后,美国与意大利关系恶化,订单中断,同时由于加拿大和拉丁美洲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要,于是美国农业部启动了“玉米出口储备”计划,即以优惠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玉米,再将玉米出售给用做战争物资生产的工厂,政府负责联系运输,并将玉米价格固定在低水平上。 一战爆发后,英国也将殖民地作为自己粮食安全的后方基地,从苏丹和埃及进口大米,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而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更是达到战前的5倍之多。直到1920年,美国出口的玉米才再次降至1913年的水平。

骆汉轩骆汉轩优质答主

有两种说法:

较保守的一种说法认为是在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才引入我国。如沈惟敬撰于公元1670年的《广志绎》说:“浙东西多种苞芦,大者如斗,剥其皮,中实颗粒饱滑(括),如糯米。”康熙《思州府志》也载:“苞谷俗称包米,山中多种之,”“北人尤喜食之”,可知苞米在当时南方山区也已种植了。

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是在明代前期引进,大约15世纪左右。中国关于玉米的初始记载,是公元1573年《滇南本草》中关于蜀蜀穞的记述:蜀蜀穞形如笔管,其穬有红白二色,生而青紫,熟而褐黄……功效去脾胃之热,消胸膈膨胀饱闷,常食清热气。以上关于蜀蜀穞的形、色、味和功用的记述,指的当是玉米无讹。因为明代末年,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蜀糥》和《玉蜀米》中说:“蜀糥、玉蜀米即滇南所谓蜀蜀穬也。”该书“蜀糥”条附有玉米的插图,可以确证其说。

如果《滇南本草》一书的记述时间可以作为玉米开始在我国种植的时间计算的话,那么它应当在明朝引入中国,当时被人们称为“蜀黍”、“玉蜀黍”、“御米”、“珍珠米”、“六棱”等,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玉蜀黍”一词逐渐演变成“玉米”,成为这一作物种的通用名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