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提出共享经济?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2013年,当时在人民大学,某老师给我们上课提到这一概念(是否是第一人很难考证);我第一次看到相关论文大概是2014年上半年,在网上搜索分享经济的文献,人大经济学院的一个博士在2014年初发表了一篇关于分享经济的论文《分享经济——一个新兴的经济模式》[1],从此开始,这个概念开始进入主流经济学界; 到了2015年下半年,随着网约车合法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滴滴与优步的中国业务整合和百度地图打车业务的推出,这个概念开始广泛传播并被大众熟知(尤其是网约车司机和刚拿到驾照跃跃欲试的消费者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极大地抓住了舆论的眼球);随后,共享单车于2016年下半年兴起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再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共享”一词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常客(甚至出现了类似《共享经济,能不能共享一点你的知识》这样的文章)。
综上,至少从学术意义上来讲,共享经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春季的那篇论文里。
其实,在国外,分享经济的概念在10年前就已成熟,并且有了不少创业公司实践尝试这种新型生产关系,Uber、Airbnb、Lending Club等耳熟能详的例子,无一不是共享经济的产物。而在中国,大概是在2013年前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共享经济”等才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的提法,但直到2014年9月,国家信息中心才首次正式提出“分享经济”的提法。
从2015年开始,国内围绕共享经济的实践逐渐升温,并开始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三四线城市渗透。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的庞大、经济发展快、科技发展水平高、政府鼓励政策密集等有利因素,使得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分享经济的第二大市场。
在2016年,共享概念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发展,滴滴打车、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等APP在城市普及率越来越高,几乎成为了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密不可分,共享经济更是逐步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