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宏观税负?

童楷程童楷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宏观税负是个动态概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类型,其宏观税负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衡量一国政府是否“节俭”或政府支出效率高低的指标就是财政自给率(又称财政收支平衡),等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除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国际上通常认为,财政自给率在80%以上的才算是合格的政府,低于这个值的就属于负债经营。 中国从2016年开始连续3年财政自给率超过100%。2017年和2018年的财政自给率分别是104.5%和105.3%,2019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102.3%。说中国政府是“负债经营”的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至于有人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去衡量现阶段的中国,更是没有可比性。那个时期的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高达80%以上,现在则只有不到30%;那时的税收占GDP的比重也远低于现在的水平。所以用当时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中国显然是苛求。

有人说我国的税收负担很重,企业利润很低;还有人说我国的税收负担水平低,企业利润很高。这些观点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扭曲。实际上,中国政府的税收负担水平(税收收入/GDP的比率)一直不高,近几年维持在20%左右,而工业国家的这一比值一般是30%~50%,发展中国家则在50%~60%之间。可以说,我们还有很多税种没有开征,很多税收优惠还没有取消。如果这些都没变的话,我们的税务负担水平还能降低一半!同时,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安排,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更加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国内,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经济发展。税收作为政府参与社会分配的重要工具,自然要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我们不仅要看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多少,还要看这一水平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合理的依据和基础的支撑。

经春月经春月优质答主

通常所说的宏观税负,就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总量占GDP的比重,这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宏观税负的主要衡量指标。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责和功能,凭借法律法规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政府取得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收支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和谐发展,任何政府都不能不收税和不花钱。

中国宏观税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总量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税收收入总量也平稳增长,2018年中国税收收入(不含关税和海关代征税,下同)达到15.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10%。同时,中国宏观税负17%左右。而2017年世界宏观税负的平均水平为36.7%,OECD国家2017年宏观税负为36.6%,欧盟2017年宏观税负为42%,巴西、南非2017年宏观税负都在30%左右。从趋势看,国际上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稳定,税制改革和预算安排的重点是通过结构优化,促进实现更充分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中国宏观税负也是稳中有降。比如2018年中国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GDP增长6.6%,税收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为7.4%,所以,宏观税负是降低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税收制度改革作为国家改革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不断向前推进,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下一步,中国将继续优化税制结构,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