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多久?
谢邀! 关于“转型”其实有很多理论,我比较赞同的是诺斯和奥林(2013)提出的,要想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宏观经济稳定;
第二,经济持续增长;
第三,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所谓宏观经济的稳定指的是在不存在通胀的情况下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并且减少总需求冲击对经济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则意味着生产能力和劳动力供给等要素的长期增长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最后,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或者技术水平的提高,这包括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等。要实现经济的转型也就是说要实现上述三方面的转变。
对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历史演进理论来说,从起飞进入后起飞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要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为更高水平上的增长提供可能性。按照亨金的划分方法,一个经济脱离低收入水平并处于中高收入水平的阶段可被称为后起飞阶段或者说后工业化时期。在这个阶段,投资和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会发生变动。通常而言,资本积累在GDP中的比率会下降而消费所占的比重会增加。因为投资边际效益的下降消费比重的增加都是相对国民收入的升高而相对成本的上升并不会出现急剧的反弹所以这一阶段的增长往往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够顺利的从起飞阶段进入到后起飞阶段。很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变的跨越。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分配的改革难以进行,市场机制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社会矛盾也会比较突出。这种状态就类似于刘易斯的过渡阶段,即收入分配失衡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虽然仍呈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都不会太高。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起飞阶段向后起飞阶段的转折期。如何实现这个转变,关键因素在于制度的变革。只有建立起完整的市场经济制度,资源才能做到最优配置。政府必须弱化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税收和货币政策调节居民和企业间的收入分配,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