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囤房?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房子对于我们这个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而言,不仅仅是住所,更多的是一种资产的象征。买得起房意味着这个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持续还贷;买得起房,更意味着这个家能在面对来自外界的压力时更有底气。 买房对于国人而言,与买车、买包、买衣服完全不一样。
以车为例,我一个月赚1万,想买豪车,我可以攒钱,也可以贷款,即便还不起车贷,最后卖车还债,甚至可能卖不了多少债,但我最终买了豪车,我获得了面子。 但房子不行,我还不起房贷,银行会把我的房子收走拍卖还债,我不但没了面子,里子也没了。 正是因为房屋兼具居住与资产两种属性,所以才会出现人们为了拥有更大的房产而背上了更沉重的债务。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宁愿断供,也不愿将房子交给别人住或者低价卖出。 其次,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在中国,房地产金融化到底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房地产金融化,并不是像美国一样,普通人贷款买房,购房者通过抵押房产获取资金,然后用于购房。中国在住宅地产领域的金融化,是银行信贷资金大量进入土地市场,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能够以更少的自有资金获得更多的建筑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在商业用地领域,虽然也有金融化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所占的比重较小,而且商业用地的规模远远小于住宅用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从住房改革以来,我们的房贷利息一直都非常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不少国家都提高了利率,而中国不但没有提高利率,反而下调了利率水平。 这不仅仅体现在个人住房贷款上,更是体现在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上。
2008年到2013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各地遍地都是大基建的项目和烂尾楼重建项目,这些项目和贷款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