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利润是什么?
通俗点说吧,企业就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赚钱的方式(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卖产品、卖服务、融资、收租等等)来获取经济资源的,而每一个赚钱的方式都是有一个“成本”的:
1 销售成本和财务费用
2 工资和原材料费
3 税收和租金
4 各种费用 所以你可以把企业赚到的钱理解为“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差值——当收入大于成本时,企业赚到了金钱;反之,企业就亏了钱了。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对“利润”的理解,现实当中会复杂很多,毕竟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不是每个因素都能用绝对数值来计算,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 但是不管怎么复杂,“利润”的本质就是企业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的经济资源(货币形式或者非货币形式)与付出成本的差值。
通俗点说,企业的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也称营业收入、营业额、营业额)减去费用后的余额,利润也叫作盈余或者说净收入、净收益(Net Income)。利润可分为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税前利润是指销售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通常指利润表上在缴纳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净利润又称为未分配利润,是在销售收入超过成本和税金后所剩余的那部分利润,它是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物质基础。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年度)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一个企业在扣除了成本和费用后的盈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相应地分为实现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业务活动所实现的利润,它构成了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来源,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是企业利润总额的补充,它们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投资收益和非营业收支发生的机会与规模。
对于利润这一概念,我们还应该注意把握以下要点:首先,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因而是动态的概念;其次,利润是一个收益或所得的概念,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的结果;第三,利润以“收益”、“收入”、“所得”等概念为基础,但又与这些概念有所不同。“收益”一词,既可以指收入,也可以指利润;“收入”一词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所得”是收入的一种;利润,是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收益,是扣除成本费用等支出后的纯受益。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为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可以划分为半年、季度和月份,半年、季度和月份统称为会计中期。会计中期分为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我国的利润是以年度为基础计算的,即以一个年度的收入与支出对比,其差额为该年度的利润,其计算原则按现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执行。我国利润有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分,国外企业称之为收入,利润税前利润,利润税后利润,计算方法各有所不同,应注意进行国际对比时的可比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