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是哪些类别?
2013年,美国投资家马克·安德里森和作家本·莫兹在合著的《独角兽》一书中,首次全面阐述了“独角兽”概念。 安德里森和莫兹认为,一只“独角兽”必须是未上市的创业公司,而且估值要超过1亿美元;同时它必须具有鲜明的“未成熟型”和“潜在暴利型”特征——既拥有尚未被挖掘的消费需求,又同时具备颠覆现有市场的能力。 在他们看来,“独角兽”之所以“尖中尖”,不仅因为它“少”(估值超1亿美元的初创公司仅占所有初创公司的1%),更因为它是未来引领时代的先锋。 基于以上标准,全球目前约有一万家“独角兽”公司。其中,中国约有400家(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和京东位列前三),美国有475家(Facebook排名第一)。 这些公司主要集中于互联网行业(60%以上的“独角兽”都来自IT和电子商务领域),且多位于纽约和旧金山。
当然,随着“独角兽”定义的传播与普及,这个名单上的公司和地区都会随之变化。例如,当某家初创企业在某一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并实现早期估值增长时,它会从一家“独角兽”公司成长为“准独角兽”或“刚独角兽”公司。同样,如果一些新创公司在某个新兴市场取得领先优势,它们也可能跻身“独角兽”行列。 目前,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同时,美国硅谷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跑地位以及大量优质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对中国“独角兽”企业群体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