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撤销特区好不好?

堵诗裕堵诗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好! 分税制改革后政府与企业的财政分割,使得地方政府有了独立的利益。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各级地方政府开启了“无限增长”模式——建楼、修路、填海……只要能拿到预算资金,一切皆有可能。

1980年代初期中国处于极度匮乏的时代,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依然坚持不搞土地批租制度,而是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以支持经济特区的发展。从1979年到1992年,内地累计从土地收益中给特区安排建设经费和税收返还达356亿元。

随着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中央赋予特区的一些特殊政策开始难以落实。1992年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时深圳已经超出了特区的范围,成了一个拥有50万户籍人口的大型城市;而且作为港口城市,其外贸和外资经济比重高达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都市。这个国际化的都市显然不能享有特区的全部政策优惠了,而中央又不可能放弃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于是“扩权不增地”的方案应运而生并迅速得以实施。

在扩权不增地的框架下,特区的发展进入了“跑马圈地”的快车道。然而,这样的高速扩展是有代价的。首先,它造成了地方财政与中央其他部门财政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土地批租制度的缺位);最后,它使政府和企业间的预算约束变得极为松弛。

作为一个内陆城市,厦门的自然条件远不及深圳。尽管厦深两地间仅有一水之隔,却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一直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同城效应。1994年后国家开始允许金融企业跨省经营,并在随后进一步放宽对外商投资行业和领域的限制。在这一大背景下,厦门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大力吸引台商投资,大力发展同台湾尤其是台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至21世纪之初,厦门已同台北、高雄分别建立了多个合作项目,双方之间的人员往来也非常频繁。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文化或经济层面的交流互动的话,那么2008年的厦门港跨海大桥工程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座全长5.5公里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让厦门与大陆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不少,厦门从此真正进入了广深“半小时经济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