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成立时贷款多少?
195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决定组建农业开发公司,代行中央政府的金融职能,以支持“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其融资能力不断扩充。 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农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家专业银行,业务覆盖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方面,在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文革”期间,由于银行的工作主要围绕财政支出安排,缺乏主动的信贷调节功能,企业资金供应仍然十分紧张。
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国家开始重视发挥银行的作用。1979年底,国务院决定由农业银行专门经营农业贷款业务。随后,农业银行成立中央业务部,专营政策性金融业务;同时,成立14家分行,作为办理商业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
自此,农业银行业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服务“三农”,贡献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农村极为贫困,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面对严峻局面,党提出依靠互助合作组织力量发展生产的方针。为了扶持这一事业,新成立的农业银行发放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提供低息长期信用贷款。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1980年3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农业银行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生产和流通,把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把利润主要用于支援农业。
此后,农业银行陆续出台一系列支农措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
1996年至2002年间,农行累计向农村投资达7.5亿元,用于农、林、牧、渔各业和乡镇企业的建设与生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改革进取,不断创新。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彰显,商业银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07年初,按照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上海总部被确定为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
为此,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先后实施了财务自主、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等改革,推动全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子上,农业银行大胆尝试,走出一条新型银农合作关系的路子——即“公司+银行”模式。这种模式的推出,对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