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可以出哪些行业?
众所周知,中国已进入一个深度老龄化的社会。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至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增至5.4亿,占总人口的44.1%,服务需求人群达10.6亿人。如此巨大的一个数字让众多的商人看到了这一商机。于是一股“抢老人钱”的风潮开始席卷全国。就连一些非相关的行业也不得不纷纷涉足进入这一行列。但是到底哪些行业才能真正获益于这一巨大需求呢?针对此,《经济》杂志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老龄事业与产业研究课题组副组长、教授童静雅。
童静雅在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经验来看,食品、纺织、旅游、医药是其关注的四大重点产业。以国外经验看,养老可以催生大的行业,小企业可被大量托举起来。在国外,一万一千张床位基本是一个养老中心的起码配置,而中国目前国内平均两个养老中心才有一个浴室,规模非常小,发展空间很大。
童静雅进一步解释道,国际上,养老与食品、医疗、旅游、地产密切相关,但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以美国为例,美国最大的养老院是对公立养老院的补充,类似于中国的社区养老。这些养老院往往在老人居住较密集的附近地区。这些老年人多半是生活在自有住房中,并且有较高的自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性的养老院起到一个中转站的作用,当自有住房无法满足生活需求的时候,自愿搬入养老院。
但是在美国,养老院并不是一个单纯生活的地方,它几乎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美国老人在养老院中往往会遇到自己的同龄人并且一起活动、去餐厅等。这些养老院实际上是“养老社区”,有专门的医疗系统,在年轻人工作之余给老人以生活上的照顾,是一种以养老为目的,并且具有生活服务、康复治疗、精神慰藉等多元化功能的服务机构。
在美国,有10%的老年人愿意接受这样的服务。而这些养老院对老年人的特点十分了解,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从生活到精神等的全方位服务。在中国,该规模可能达到上万亿。21世纪最重要的资本就是大健康产业下的养老服务。
在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养老问题。童静雅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一是孩子教育的压力;二是住房医疗方面的压力。三十年前中国是有儿防老,但是现在如果老人仅仅指望小孩子养老,可能不行。一是现在小孩子的生活压力太大;二是小两口可能会分居的情况,更无法实现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儿防老是不确定的。而在中国,婚后的年轻人多半是租房居住,更不可能在老人的身边尽责了。而中国的老人多数是住在自己购买的房屋内,如果单纯的住在一起,不但与年轻人生活的年代出现代沟,也无法享受现代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讲,将现有的大宅换小户型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安排,并且是小家庭对长辈尽孝的一种最好形式。
而另一方面,住房方面,据调查,在中国,60%的老人有独立的住房,30%的老人与子女同住,10%的老人住在养老院。在中国,无论是自己居住还是与子女一同居住,老人都会面临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孤独。无论是老人希望自己独立居住,还是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都意味着老人需要一种代际互助的模式。而中国的老年人可能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更希望独立地生活。但是很多年轻人仍然希望老人能过上更便捷的生活,更希望陪伴在老人的身边。这给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了大量的服务需求。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老人消费观念比较保守,且并不追求昂贵的物质享受,追求经济、实用,在服务诉求上相对低端。所以,服务行业的发展必然面临客户群体的筛选。在童静雅看来,老人是容易感动的,但是需要一定的契机。她建议,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一定要个性化。将老年人的各项需求数据化,“互联网+养老”是最适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