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属哪个行业?
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发展状况
一、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发展迅速。20世纪60年代末原苏联建成全球第一条长途通信光纤电路,70年代末期日本和美国相继建成了具有自动化系统的全线 optical fiberCommunication(OFC)系统,标志着光通信的飞速发展。进入80年代后期,光通信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二、固定通信仍然是光通信的主要领域。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国际通信,现在已应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通信(包括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和各类专线通信(包括通信干线及市话通讯业务),并正在向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固话、宽带通信和有线电视三网合一是新型光通信的主要特征。2010年全球光通信市场达到1560.3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8%。其中,光纤元器件市场为651.9亿美元,同比下降9.6%;光通信系统市场为9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6%。预计2011—2015年,全球光通信市场将保持4%—6%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将达到2064.48亿美元的规模。其中,前端市场年增长率将不低于5%,后端市场年增长率将超过6%。
三、市场正向低损耗、大传输、高亮度,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以及综合化方向发展。低损耗、大传输、高亮度是新一代光通信终端的主要特征,它们将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减少光放频率,降低发光亮度和减小发光
面积,其优点是减少损耗、提高传输距离和减小价格。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以及综合化是光通信发展的大方向,它们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提高光通信的传输容量;降低使用、维护和通信成本;方便与各种现有通信网的互通,为各类应用提供完善的通信手段。
中国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
中国光纤通信技术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提出“八五”重点发展规划,对光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列了专项。“九五”计划更是把光通信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中国的光通信产业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从小到比较大,但是与国外相比,总量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光通信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4.5倍,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7.5%。从2005年到2010年,光通信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了2.75倍,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6.2%。2011年上半年,光通信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3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8%,整体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第一。光通信行业成为近几年我国通信产业链中快速发展的一个环节。
在技术方面,2010年中国实现光通信设备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2010年12月,中国通信企业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G硅光放大器和100G短波波放大器先后通过技术测试,这标志着中国在基于硅光技术和短波波导技术的光电子领域两项核心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两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干线传输网络和城域传输网中,对于构建国家高速高质量传输网络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新型光传输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光纤通信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光纤通信行业发展对引进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20多年前,中国光纤制造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满足国内迅速发展的通讯网络的需要,中国从国外大量引进制造技术,国产化率极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采取技术引进、交流合作、借鉴消化、自主开发等多种途径,中国的光纤通信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光缆年产量由原来的几万公里跃居为世界首位,制造技术、生产工艺、材料及产品品种等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基本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对光纤通信的需要。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光通信行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高新技术的突破不多,生产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
二、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慢、研发能力较弱,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尽管中国光纤通信行业近年来在技术和产量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产品结构上仍不合理,品种少且雷同,缺少针对性强、灵活性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没有能够跟上应用需求的发展。新技术的投入较少且研发能力弱,在光放大器、光源、智能光模块、FTTH终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中国光通信产业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国内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各自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但平均规模都较小。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