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企业进行碳减排?
企业碳管理可以分为三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核算、报告和减排。 核算指的是对组织以及产品或服务相关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估算的流程; 报告是将组织的碳排放信息予以披露的过程; 减排是对组织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其排放量,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 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展碳盘查工作,摸清家底,为后续的节能降碳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企业的碳盘查可以遵循GDP(全球排放数据库)方法来测算活动水平排放和数据采集。通过GDP方法,可以评估组织在生产经营各个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包括原材料获取、能源使用、产品生产、商业运输等各个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条线、不同时期的企业,其碳排放状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碳盘查方案,不能搞“一刀切”。 对于存在能源消费的企业,可进一步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其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进行定量评估,了解产品设计、原料采集、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及产品使用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碳排放“弱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降碳举措。
除了碳排放量的核算之外,企业碳管理的另一个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由于碳排放信息属于公共品,不具备私人购买的性质,因而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强制力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企业气候变化信息披露指南》,对企业气候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企业按照指南的要求,从战略、管理和决策、产品和服务、运营流程和环节、生产和材料、供应商和客户、投资和融资七个大方面梳理并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信息。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被卷入这场变革浪潮中。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之一,国内正加速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上线启动,目前已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相关工作。 有专家预测,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碳市场推出,中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有可能由电力逐步扩大到建筑、交通、钢铁等重点行业,甚至可能延伸到进出口贸易的层面上。届时,无论出于监管还是环保的需要,企业碳排放信息都将是监管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