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资产负债效率?
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抓住了管理中关键的点,才能提高我们的管理效率,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管理也是这样,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工作主线,围绕工作主线,逐步进行推进和开展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资产负债的协同效率,核心是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降低资金运用成本,提高我们的盈利水平。那么如何来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我认为主要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科学的定价管理,充分发挥定价杠杆的调节作用。
通过科学定价管理,实现我行资金收益的最大化。一是进一步完善利率定价模型,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与定价,既保证业务的盈利,又使定价水平在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二是建立科学的客户评级制度,提高定价模型对市场定价的适应度与灵敏度,并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定价,以实现资金收益水平的最大化。三是严格定价权限管理,充分发挥定价杠杆的调节作用。
二、要做好灵活的期限选择,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一是科学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通过科学分析存贷款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在符合流动性要求的条件下,以净利息收入最大化或者净利息收益率最大化为原则,确定最佳的期限结构配置策略。具体选择在长、中、短期资产与负债中如何进行科学配置,需要根据本行市场环境,充分考虑本行的客户群体和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本行的经营发展战略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以实现资产负债期限的科学匹配、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和流动性风险的合理控制。
二是做好存贷款等业务品种的期限结构分析和科学管理。
三要做好负债的品种管理,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首先要发挥好存款的稳定性、低成本的优势,在负债结构中,以存款为主,控制好同业拆入、债券发行等的占比。其次,要运用好市场融资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对于中长期资金,加大金融债、CD的发行力度;对于短期资金,通过银行间市场,运用回购、拆借等方式融入,做好同业拆入、回购等融资品种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借入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加经营稳定性。
四、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
在“巴塞尔协议Ⅲ”中,监管当局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新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两个指标。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机构,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复杂的系统,存在诸多风险,而且各种风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流动性风险和其他风险既相互影响,也相互传染。资产负债管理作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流动性管理的能力是银行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必须把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五、加强内设机构的联动,发挥好联动的作用。
资产负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只是其中的一个推动者与协调者,要通过发挥好本行各部门的联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因此,加强内设机构的联动,是推动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发挥好资产负债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