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银行是不是?
对,中国确实有很多银行。 而且中国的银行,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大部分银行都是国有的企业。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抱怨银行的效率很低,服务很差呢? 其实这个很简单,因为银行的本质就是赚钱嘛! 但是你别忘了,银行他也是一个企业呀,他要遵循商业上的规则。而商业上的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但是你知道嘛,任何一个企业,当他面对广大消费者的时候,他是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的情况下的。这就是商人的无奈之处。 因为如果商人满足了一方的全部需求,那另一方就必死无疑了。 所以你看超市卖东西的时候,他不会说,我给你便宜了三块钱,我就亏本一块钱吧! 他只会说,满一百减二十哟,满五百返三百哈。 这样就算他满足了一部分人,一部分人的需求。使得这部分人成为了他的客户,成为了他利润的来源之一。
同样的道理,当国家提出金融要开放,要给老百姓更多的理财途径的时候。商业银行他作为一家企业,他会怎么想呢?他就想到了,哦,原来国家是想要让我把利益分给其他人啊!那好,我先搞个互联网银行,在网上放贷,放贷的速度快,我还不用给人工费。这样我不仅降低了我的成本,我还把业务给了其他人做,国家还能对我奖励(税收)。何乐而不为? 是的,就这样,支付宝贷出来了2万亿。而且放款速度非常快,可能几分钟就到了借款者账户里了。而且支付宝为了吸引用户,他还专门推出了利率优惠,比如你今天借钱明天还,我只收你一天利息,多还利息,我还给你减免。如此低息,如此便捷的服务,可以说是无往不利。
当然,很快央行跟银保监会就出来警告了,然后支付宝赶紧收敛一点,不敢放的太开,怕监管严厉起来,自己的钱先被罚款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后来就慢慢减少了互联网贷款的比例。 毕竟央行和银保监会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早就观察到了这种新的放贷模式带来的后果了。那就是会促使小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因为放贷的资金有一部分流到了小额贷款公司里,使得这些本来实力就比较弱的小型金融机构雪上加霜。最终市场就只能由几家大的商业银行来进行支配了,这样的话,整个社会融资的成本就会升高,而不是降低。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为中资机构“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宏观条件;另一方面,受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的约束,对国内银行形成了一定的业务承载压力。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能够有效规避母国监管政策约束,因此国内银行走向海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比较缓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全面复苏并且得到迅速扩张;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也开始积极寻求境外发展机会;证券类、担保类、租赁类金融机构也积极谋求海外机构布局;银行海外兼并收购的步伐逐渐加快。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呈现规模持续扩大、海外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机构网络遍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及“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地区等发展特征。一是机构数量逐年增多、机构类型不断拓展。截至2017年底,共有35家金融企业、2554家境外机构。二是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盈利情况逐步好转。例如,五大行的平均境外资产占比超过10%,其中工行、建行境外税前利润已接近集团税前利润的20%;平安、太保、中行等企业集团的境外财产和人寿保险业务利润占比均已超过10%。三是国际业务影响力不断增强,海外机构网络遍布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我国银行在海外市场总体份额较低,国际化程度与我国经济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业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集中度较高,未来布局空间有限,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三是盈利水平较低,海外分支机构盈利贡献度有待提高。四是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仍有待提升,境外投资和管理风险存在漏洞。五是部分中资企业对东道国法律和监管规则不熟悉,在东道国业务开展中面临一定的法律和合规风险,以及对东道国国情、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开展业务及处理公共关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比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