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经济转型?
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当时实行的计划经济有几个弊端: 一、经济主体缺少活力,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二、由于没有市场信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比如大量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生产过剩的产品上) 三、政府掌握所有的资源,导致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于是,从78年开始的改革首先是从放开价格开始的,通过物价和汇率市场化,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但是,改革并不是成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某些观念和做法并没有完全消除,例如政府部门权力过大,市场体系不健全等。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很多腐败事件都和当初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有关。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本次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微观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不断完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某些思维定势还在影响着我们对经济的调控,政府仍然掌握着绝大多数资源的配置权,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还相当薄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本次改革的难度在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国资国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众多深层次的难题,需要下大决心加以解决。
第一点,从大的背景来讲,就是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到2050年,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实现现代化。从这两个百年目标可以倒推,我们经济必须要转型,才能实现这两个目标。比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它不仅有量的指标,而且还有质的指标。从质的要求来讲,它必须要有一个质量比较好,结构比较合理的经济作为基础,比如,我们的城镇化要基本完成,城乡之间的发展要达到一定的一体化程度,第三产业的比重,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服务业要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2050年,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就更需要我们经济的结构,发展方式更合理,我们的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劳动效率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要达到这样的两个百年目标,经济转型势在必行,我们没有任何的选择。
第二点,从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从发达国家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内需拉动的一个转变历程。过去,有些国家在起飞阶段的时候,也过度地使用投资,也过度地使用出口,在它的经济到了一定发达程度之后,它们也把它的经济转型成了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发展中国家被锁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效率低端。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我们也可以得出,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一个民富国强的国家,必须推动经济转型。
第三点,从我们自身来说,经济转型是必然的。从经济增长的效率来看,我们的投资回报率已经越来越低了,再通过投资拉动的作用,已越来越乏力了。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一些结构性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地凸显了出来。比如,社会中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比如,社会中有一些高污染和高能耗产业已经对环境以及对人的健康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国际经济贸易的形势在发生变化。在2008年,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随之而来的就是全球经济的持续萧条。在危机以前,发达国家是通过债务来支撑消费,来进口商品。在危机之后,发达国家要收缩债务,去杠杆化,要收缩消费,要收缩进口。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外需的贸易型国家来说,外需就会大幅度地下降。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3年来的最低位,是9.2%,2013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还下降到7.7%,这些下行的压力为我们经济转型创造了现实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