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宏观环境如何?

从康从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宏观经济最棘手的,是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触底,空间非常狭小,而需求侧的情况又比预期要糟糕一些。因此当前的政策应该是逆周期的力度加大,但是效果有限。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需求侧情况更糟糕(收入下降,消费倾向提升),现在的紧缩政策(货币政策加财政政策)应该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政策可能会转向宽松。

短期内,由于经济下滑风险较大,政策不可能全面放松。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应该尽量回避周期品。 目前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企业融资成本难以下降,同时资产价格偏高,市场并没有充分反应风险的因素在内。央行降息降准,甚至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存在。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现在不适合加杠杆,因为资产的估值水平处于高位,任何的外部冲击都有可能使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回调,加杠杆的投资方式将遭受损失。 短期来看,央行再次降息的空间有但不大,预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降准落地,预计利率还会有下行的空间,当然这种通过降低流动性来刺激经济的办法肯定是边际效用递减的,几次降准后,预期的效果会逐渐减弱,后续可能还需要其他配套政策跟上才行。

长期来看,利率下行是大趋势,我国目前依然处在加息通道中并且使用了几乎全部的降息弹药,后续很可能需要调结构,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拉动有效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这需要一个过程。

洪峻洪峻优质答主

政策环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专门成立国家旅游发展局,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予以政策扶持,出台专门政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比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推进乡村旅游规模化、特色化、规范化发展,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环境:中国是世界三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以农耕为基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众多与农业和农村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为发展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中国有丰富的生态和农业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市镇”和“文化乡村”。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资料显示,中国乡村文化资源总量超过1500万项,包括近200万个历史文化村落、1390个少数民族村寨、7万个传统村镇和3.5万个古文化遗址。这些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进程相映成趣,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资源。

消费环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保持较高水平,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休闲度假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环境。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达44.4亿,中国城乡居民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休闲度假已成为消费的新热点。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休闲发展报告2015/2016》显示,中国人均休闲时间达到2199分钟,比2014年增长4.4%,中国城乡居民的出游更加普遍和频繁。

在国际上,中国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游客到中国旅游休闲消费。2016年,入境游达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1200亿美元。“十三五”时期,中国国内游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中国城乡居民的出游更加频繁和普遍,出境游成为常态,外国人来华旅游人数也将持续提升,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消费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动力和新空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