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板块会不会移动?
会,而且已经有了先例。 1976年云南通海发生大地震后,地处高原的丽江古城地面急剧下降。原来海拔约2400米的丽江古城下降到了约1900米,古城内的木府和无数民居损坏甚至倒塌,仅存的一些古建筑也出现倾斜。而位于泸沽湖畔的盐源县、宁蒗县等地,震前海拔在3000米左右,地震后,这两个县的县城都向湖中沉没了近1.5米。 1959年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县北部一带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地壳运动。这次地壳运动中,一个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厚达千余米的褶皱构造被迅速推出地表,形成了中国最大的褶皱山脉——阿尔金山脉。
阿尔金山脉西坡的库姆塔格沙漠南缘有一座古城遗址,叫尼雅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古代城镇。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据考察,这座古城的地理位置大约上升了1000米。这样一座有着上万人口的城市在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了,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我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上有一个海拔高达2228.78米的乌尔吉木伦山,它被誉为“内蒙古高原上的孤岛”。地质学家研究发现,早在2亿多年前,这座高山所在的位置比它现在所处的位置要低很多,大概是在黑龙江省安达市附近。
当时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属于古太平洋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地壳运动,这片海域逐渐下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一一松辽盆地。而这个湖泊的西南角就是如今的大兴安岭。 又经过了大约1.4亿年,这里的地层由于受到张力和压力的作用,发生了断裂,上面的岩石块脱离出来,向下凹陷,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
其实地壳板块学说早在20世纪初即有学者提出,但未受重视。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英语:Alfred Wegener)于1912年提出他的大陆漂移假说,指出现今大陆在远古时曾是一座统一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并因地球自转离心力而分裂,各大陆离开原先位置逐渐漂移。此学说后经不断革新与发展,在60年代,随着大量新发现及观测数据支持海床扩张,地质学者把研究所得结果纳入地壳板块学说中。板块构造理论建立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这两个假说之上,是地质学的带根本性的理论。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形成的。它解释了地球演化史中许多重要的地质现象,推动了地球科学在70年代以后向全球性、综合性研究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革命的理论基础。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岩石圈在横向上可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欧亚板块。其中,大洋板块的内部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有不同年龄的洋壳,而大陆板块内部则以古老的克拉通为中心,外部由年轻一些的造山带包围。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部集中于板块边缘。洋中脊为张裂型的板块边缘,深海沟为汇聚型的板块边缘,而 transform faults则属于剪切型的板块边缘。此外,由上述各种性质的边界组合而成的边缘,常为规模最大、构造最复杂的地质活动带。
板块在地表不停地运动着。大洋板块在自身不断再生中由洋中脊向深海沟作单方向移动,到达海沟时向下俯冲,而老的洋壳则消失在地幔之中。大陆壳比较稳定,在地球演化历史上,大陆多次聚合、分散,可能曾联合成超大古陆。
驱动洋壳单向运动的力,可能是地幔对流。地幔对流拖曳洋壳,再加上板块边缘拉、拽等应力作用,使板块发生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