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技术成熟吗?
现在国内很多新闻都说我们什么“量子科技”,“量子计算机”什么的,但是我看国际上都没有这个说法啊,量子力学,量子统计什么的都是老早就有的,这个“量子的”“量子信息”是什么啊?是新的学科领域么?还是说是国内自创的名词呢?感觉就是国内自己叫自己的东西为“量子XX”。 国际上的量子物理和量子化学都是研究那个已经发现的量子现象和量子力学的,而我们国家一直在研究的是量子调控,量子计算,量子信息这些新方向(不是说不能研究!只是说很少研究基础学科)。
所以我觉得可能就是说我们国家在量子领域做了不少基础性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国外不认可或者承认我们在这个领域地位,因为我们没有搞出什么让人震惊的东西或者说没有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比如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所以我们一直在申请专利,一直想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成果,于是就想出来了一个新的名词“量子信息”来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就,而这一方面是我们发明的…… 这么说起来是不是可以说国内所谓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什么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能够做得出来的量子信息设备?!
那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确实可以在这方面赶上美国甚至超过他,因为美国主要研究的就是量子力学,量子化学这些东西。而我们只要把“量子信息”这个东西弄出来就行了。当然这是最乐观的情况下的推测了……
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具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能力,已经在部分方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2016年之前,量子信息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基本上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而潘建伟作为首位在该领域获奖的华人,也带领了中国在量子科技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的带领下,中国量子科技发展迅速,短短十年内,量子通信从基础研究走到应用,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三大既定科学目标等多项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中国在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量子精密测量等方面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比如“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直接通信、“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横空出世,均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国家层面以及政府机构对于量子领域的重视,也加速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2016年7月,国务院将量子通信列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3月,科学技术部启动了“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战略研究项目;2018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中,也将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纳入国家法制建设立法范畴。
量子科技在科研上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在金融、通信等行业的落地运用。2019年,中国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和量子技术的安全认证应用投入运行;2020年,建设银行首次公开演示了基于量子技术的金融智能办公助手应用场景,通过将量子智能学习算法应用于RPA(流程自动化)和NLP(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实现了对各类复杂业务场景的处理;此外,中国银联、邮储银行、中信银行等也先后公开表示正就该技术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