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收购夏普?

璩舒航璩舒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中国没有收购夏普,而是投资了夏普的供应商——江苏富仁高科(002453)。 2016年7月8日晚,*ST富仁公告披露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和原因,称公司近期陆续收到控股股东无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获悉其与上海海博鑫惠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认购协议》,向海博鑫惠转让所持有的上市公司904.9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同时,上市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海博鑫惠所持有的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亿股股权(占民生人寿总股本的10%)。

上述事项若最终达成,将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符合全体股东长远利益。 而夏普方面,由于主营业务亏损严重,已经持续多年的亏损,目前负债高达60亿美元,在智能手机领域早已被市场淘汰。据称,日本政府和三菱集团正考虑让该公司破产,从而为这个拥有70年历史的品牌画上句号。 中国企业曾试图收购夏普,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2、对于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说,夏普的液晶面板就像苹果一样,是业界标杆。 早在2011年的时候,康佳就联合韩国现代集团旗下现代重工,向夏普投资了10亿元,获得后者旗下液晶模组工厂的49%股权以及位于日本九州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但此后不久,康佳就把这家子公司给卖了,只留下了九州的面板生产线。

其实,康佳这次收购也是多方权衡的结果。 因为当时国内的液晶电视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且海外品牌仍在不断侵入。如果康佳不加快扩张步伐,那么可能很快就面临失地。 而夏普此时正处于财务困境,正好可以趁虚而入,一举拿下这个行业的“苹果”。 然而让康佳意外的是,自己竟然抢不过来“苹果”。

事实上,自从2011年起,LG、三星等韩国企业就不断向夏普提出并购请求,均被夏普拒绝。 对于夏普而言,它很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也清楚自己所代表的行业地位。因此虽然常年亏钱,却仍然硬着头皮,坚持独立。 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想直接买过来吧,对方又不大愿意卖,而间接合作吧,双方又缺乏基础。结果就只能干瞪眼了。

轩辕锦茹轩辕锦茹优质答主

日本是电子制造业大国,其国内存在京瓷、夏普、日立、松下、东芝、索尼、三洋等一大批著名的电子企业。然而,从2011年至2013年之间,受日元汇率高企及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影响,日本电子制造业走上了分崩离析的道路,先是松下集团亏钱把三洋收购了,之后松下和三洋一起亏钱;然后东芝把电脑和电视业务都卖了,2015年还把白电业务卖给了中国海信;之后日立也卖掉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2015年又把电视机业务卖了,紧接着夏普濒临破产被台湾鸿海收购;现在,曾经与松下、索尼并称为“日本经营三君子”的京瓷也被传将被鸿海收购。

其实这些日资电子企业最开始并不这样,以夏普为例,其创立于1912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发展初期主要生产电灯泡。二战后,夏普开始涉足电视和半导体领域,并于1973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液晶显示器,1983年开发出彩色液晶显示技术。之后,夏普一方面靠着“日本制造”的高口碑向欧美地区出口高端的影音产品,另一方面又用高品质的IC打入中国内地、台湾、韩国等新兴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夏普在电视机、液晶和半导体领域成为全球霸主。

夏普虽然拥有液晶技术和经营“黑科技”的传统,但其经营策略比较单一,缺乏多条业务线之间的协同性,而其内部管理风格也过于严格,从而导致员工缺乏创新性。进入2010年后,夏普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渐渐显露出来,其产品不但缺乏三星、苹果那样的“爆品”,同时又遭遇了韩国、台湾液晶企业的低价战争。在液晶领域,夏普一直坚持自主生产并向集团内供应,这导致其液晶业务的成本过高,而同时又面临台湾和韩国的液晶企业将量产的液晶面板大量贱卖冲击市场,于是夏普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不但失去了在液晶领域的霸主地位,而且陷入持续亏损。2012年,夏普出现合并亏损620亿日元。之后亏损金额越来越大,最终沦为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