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几年中国的物价?

应鸿丰应鸿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70年代,我高中毕业后,到黑龙江省绥棱县插队落户,当时正值“文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当地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物资极度匮乏,供给制残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以食盐为例:国家按人口每月供应定量,买不到或者买不到足够的食盐,吃盐必须凭票,而且不是随便到哪都能买到。

1975年,我和一位上海朋友结伴到首都旅游,在火车站附近一家餐厅吃饭,我们点了两个菜,餐厅给了两张饭票,到外面一个小杂货铺换了四袋冰糖,作为旅途的礼品带回上海。

当时,在上海也实行计划经济,居民买生活用品也要凭票,比如买牙膏、肥皂、罐头之类要有日用品券,买大米、食用油要有粮票,而糖、冰棍之类的要凭糖票或食品券。一张小小的糖果券,虽然看似不起眼,可在当时却是最宝贵的货币之一,比现在的现金还要值钱;而我们用很少的金钱就换到了价值不菲的冰糖,真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那时候,除了商店和粮店外,其他小店几乎都不设卖食物的柜台。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到东单购物,看到有个小门面里面卖一种叫“猫耳朵”的小点心,便花一元钱买了五包,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才知道,这种由面粉、黄油做的点心,在当时属于高档奢侈品,正常价格大概一两元钱一包。 我们每个月的伙食费大概是4元,其中米、面、油各7斤,肉2斤,蔬菜9斤,另外还有1.5元的副食券(可买鸡蛋等),加上我们偶尔也在饭店打点牙祭,所以生活还是挺富裕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