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算后如何变成母基金?
先放结论,不废话直接上公式 基金份额=初始净值/(1+年化收益率)^n 其中,n表示持有的时间年限。比如你买了一个年化收益率为8%的基金,持有20年,那么现在市值就是: 假设当初投入一百万,现在就是一千四百万,20年的时间,让你资产翻了近4倍; 但其实如果你把这1400万拿过来投资股市,选择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按照721组合策略去进行长期定投的话,20年之后你的总资产未必能够翻到4倍那么多,甚至有可能还要少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费、交易费等费用之后还剩一部分钱,这些剩下的钱虽然比银行定期利息高一些,但跟股票市场的回报率比还是要低不少。所以从长期来看,资金通过基金形式和直接投资证券市场相比,其收益率要低于直接投资证券市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基金还是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免去挑选个股的麻烦,让不懂交易的投资者也能分享到资本市场上涨的收益。 但是如果投资者掌握了合适的工具、使用了正确的思路,其实也可以实现基金间接投资的目的。 很多刚入市的投资者,由于对交易不熟悉,往往会选择买基金这种“被动”的投资方式,但是其实如果我们使用合理的手段、掌握科学的技巧,同样可以实现“主动”选基的效果——也就是主动地选择那些我们了解、认知度高,并且符合未来趋势的基金。
既然最后能够获得差不多的收益率,为什么要白白给基金公司交那么高昂的管理费呢? 举个例子,假设一只基金的初始净值是1元,一年以后复利增值到1.5元,期间年化收益率为15%。 如果我主动挑选出一支与它业绩相似的基金,一支全年收益也是15%,年终结算时单位净值是2元。
两只基金最终结果一模一样,但我却省下了每年1%的交易费用。这样算下来,我最终要比直接买那支净值1.5元的基金多获得36%的收益。 这实际上就实现了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效果,达到了用基金间接投资的目的。 当然,这要求我们能做到三点: 一是要正确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匹配的产品; 二是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加入一点主观因素,挑选那些我们认识、理解、信任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 三是在交易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止损止盈,不要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