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投资能抵抗通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通货膨胀到底是什么呢?简言之,通货膨胀指的是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现象。一般地,当物价水平上涨7%以上时,我们称之为通货膨胀;而当物价水平上涨10%以上时,我们称之为恶性通货膨胀。
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了,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弄清楚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另一类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简单地说就是由于需求的过度增长导致了通货膨胀。
我国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引起的,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都造成了需求的大幅增长,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除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之外,还有一类通货膨胀的成因相对复杂,它就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所谓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简单地说就是指由于成本的提高引发了通货膨胀。当然,引起成本上升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供给的因素也包括需求因素,但是这里主要讨论的是需求因素。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需求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划分为居民消费推动的通货膨胀、政府支出推动的通货膨胀以及投资推动的通货膨胀。虽然这三者都可以归结为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但是我们却发现它们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不一样导致的。
以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为例,当年美元流动性大量过剩,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不断加息,但是在加息过程中美国仍然出现过三次通胀飙升的情况,分别出现在1973年、1674年和1979年,这说明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很难彻底消除通货膨胀。 直到里根上任之后实行了大规模减税政策,这一措施刺激了居民消费,推动了通货膨胀的提升。可见,通货膨胀有时候也是“逼”出来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还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最终都会表现为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既然通货膨胀总是与一般物价水平明显挂钩,那么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抵御通胀。 第一,降低消费。在一般情况下,消费是被动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消费才会成为抵御通胀的利器。比如在当前的特殊时期,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国纷纷采取了大放水措施,这就导致了通胀的上升。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增加消费,因为大部分消费品都属于耐用品,它的价格上涨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根本性提升,而我们盲目增加的消费很可能只是那些生活必用品,这些生活用品的涨价反而会加重我们的负担。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反而应该减少消费。
第二,持有现金。我们都知道纸币是一种信用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它可以兑换回等量的实物财富。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只要我们能持有足够的现金,就不会受到通货紧缩的影响。不过,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很多人已经很少携带现金了,而电子支付更多的是借助第三方中介来完成交易,这种情况下我们手中的现金实际已经在逐步缩水。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直接持有现金,或者尽可能多地购买能够直接兑换成现金的商品。
第三,购买长期国债。国债是以国家信用的基础资产,正常情况下,国债的价格不会大跌。而在通货膨胀时期,因国债的利率会高于通胀率,其收益也会有所升高。更重要的是,国债是能够直接锁定未来收益的资产,不会出现贬值风险。适当购买长期国债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