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有哪些?
1、超级账本 超级账本是阿里巴巴集团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是构建在区块链基础上的新型互联网协议。2015年9月发布,当时由多个行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共同发起,包含支付宝, 中国工商银行, 恒生电子等。这些公司分别作为技术提供方,平台支持方和运营方参与并推动该项目的发展。
目前超级账本社区已经汇聚了全球范围内的个人和企业用户,它们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地区;注册开发者和项目数量也已超过68万,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 同时,在国际社会上, Hyperledger也不断寻求与各国产业界的合作伙伴,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落地应用,并在今年三月与美国国家科学院联合举办“区块链与数字资产”会议。
2、长安链 2020 年 10 月 27 日,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微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公链平台——“长安链”。 “长安链”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吴建平团队的研究成果。该平台结合了清华在芯片、算法、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科研优势,致力于攻克当前区块链行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可扩展性、加密算法等问题,具有零延时、高并发、可编程等特点,能支撑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民生、政务等领域的高效运行,实现大规模商用化。
3、蚂蚁链 前身为阿里云区块链服务,是由蚂蚁集团旗下蚂蚁金服自主研发,将区块链应用于实际场景中的创新项目。从2015年开始逐步推出区块链征信查询平台、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化物流平台、区块链保险核心系统等面向不同行业的系列产品,旨在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
4、BTC 中国 BTC 中国是一个专注于区块链技术创新研究的中国科研机构,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联合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家单位于2017年组建成立。其以建设“一带一路”信息通信国际合作联盟为定位,着力推进区块链领域的科技合作及人才培养,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世界影响力。
1、医疗健康
区块链可用于病患诊疗信息的交互,便于实现电子病历的标准化、电子化和规范化。由于区块链信息具备不可篡改的特点,因此在电子病历上,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区分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从而实现为医务人员的诊疗精准定价。对于保险机构来说,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获取到真实的病患数据,从而可以对病患做风险评级,实现精准定价,提升产品竞争力。未来,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数据信息交流平台,将患者、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平台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实时记录,多方实时查询。
2、文化娱乐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防伪等属性完全可解决数字音乐版权保护的痛点问题,即确权、用权、维权。可将作品创作出来的各种证据实时保存,从而进行确权;也可实时查看作品的使用情况,并可进行智能合约授权,从而进行用权;在遭遇侵权时,可实时收集侵权数据,形成完善证据链条,并能迅速锁定侵权方,从而进行维权。
3、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电池作为汽车身份识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汽车信息存证的关键,一旦数据发生篡改,将增加保险欺诈风险。对于目前电动车保有量较大的运营车队而言,若保险欺诈风险爆发,将威胁财险公司的经营安全。目前市场中针对汽车电池的监测系统多为集中式管理,一旦出现故障、数据丢失、篡改,将增加信息失真风险。若区块链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管理,其分布式存储、全程留痕不可篡改等特性将有效避免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篡改等问题出现。
4、商品溯源
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需经品牌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层级,供应链条较长,中间环节频繁信息交互,容易出现掉包、窜货、假冒伪劣等,使溯源真实性大打折扣。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相关方、商品存储于链上,商品从生产到物流再到销售终端全链条流转信息数据通过共识算法写入到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中,可有效避免传统信息传递篡改、假冒等问题。
目前,区块链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底层技术和上层应用等方面均有待完善。保险公司应积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平台等多方合作,加强区块链平台建设,提高安全性,并在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的同时,加快推动区块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