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频繁反倾销?
1.因为国外产品价格太低,比如2006年欧美的牛奶由于产量下降导致价格上涨,而我国部分厂家从海外进口的奶农由于受到补贴,生产成本低,所以通过进口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量,从而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钱少了);另一方面,进口奶制品冲击了国内的奶业市场,使得国内一部分奶业企业倒闭或者经营困难。于是国家开始征收反倾销税,限制进口。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不是突然的就增加了关税。
2.反倾销措施在WTO框架下是国家应尽的义务,也是保护本国企业和产业合法权利的必要手段。即使外国产品没有违反WTO规则或没有采取不正当竞争行为,只要其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就可能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因此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
3.我国的很多产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扩充生产能力,但由于行业竞争不充分,缺乏议价能力,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出于促进就业等考虑鼓励甚至强制当地企业扩大生产(给予税收优惠等),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和利润下降。当国外的同类产品以较低的价格进来时,势必会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必须采取反倾销等法律措施维护国内产业的利益。当然,采取反倾销措施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确保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正确性。
中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规模逐步扩大,贸易伙伴国对自中国进口产品规模快速扩大心存顾虑。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的逐步削减,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额持续增长。特别是2001年以来,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出口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增长更快,贸易伙伴国对于自中国进口规模快速扩大愈加担忧,为限制和防范快速增长的自中贸易,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反倾销作为手段,对中国产品设限。
其次,中国为原材料大国,出口的贱金属及其制品、钢铁、化工等产品易遭受反倾销调查。
中国是典型的“原材料大国”,工业用原材料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尤其是铁矿、锰矿、钛铁矿、石墨、重晶石矿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中国是全球原材料的重要输出国之一,特别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产品均是易于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敏感产品。2012年,全球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的55.6%、中国出口遭受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的80%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其制品、金属制品等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