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医疗企业有哪些?

步兵兵步兵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先说说国内 (一)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分线上和线下两个板块,线下这一块属于电商范畴,因为医院有处方权,不允许在网上售卖药品,所以这块目前是合法的。但是网上问诊就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了,现在大多数的“互联网医疗”其实就是在线问诊,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提供有偿在线诊疗活动的网站,视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须办理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提供无偿在线问诊服务的网站则无须办理任何许可证。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医疗”网站都是非法的。 不过,2015年6月,原国家食药监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允许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构建覆盖全民、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但至今没有哪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拿到正式的牌照。

(二)医药电商 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疗有很大一部分重合,只是医药电商一般指B2B模式,不直接对C端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面向医疗机构和企业客户销售处方药、OTC和非药品等产品。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药品流通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药品流通企业经营药品应当实行互联网营销备案制度,未经备案的企业,不得从事互联网药品营销活动. 目前,已有49家医药流通企业完成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登记备案工作并上线运行。这些企业覆盖了药品流通行业的全产业链,包括药品批发、药品生产、药品零售及医疗器械等领域。

(三)疫苗电商 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华南区域疫苗储备调节中心,这标志着我国疫苗行业开始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同时,也引发了对疫苗行业监管的思考。在现行体制下,卫生计生委主管疫苗的审批、注册、生产流通使用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此前,针对疫苗流通使用的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负责。随着改革深化,两局职责划分将更为清晰。 有市场人士表示,未来疫苗行业将形成“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监督管理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对疫苗流通实施电子监管,全国所有疫苗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全部纳入电子监管范围。实现疫苗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动态电子化监控管理。

2、再说说国外 全球范围内,医药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了一批跨国的医药集团,这些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市值都非常巨大。 根据Fierce Pharma 发布的2017年度美国药企排名,前十名分别是: 1、辉瑞(Pfizer) 年营收:513亿美元 市盈率(TTM):8.57 2、赛诺菲(Sanofi) 年营收:428亿 市盈率(TTM):11.75 3、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年营收:389亿 市盈率(TTM):-- 4、艾尔建(Allergan) 年营收:339亿 市盈率(TTM):-- 5、拜耳(Bayer) 年营收:318亿 市盈率(TTM);8.92 6、安进(Amgen) 年营收:269亿 市盈率(TTM): 5.49 7、礼来(Eli Lilly) 年营收:266亿 市盈率(TTM) : 5.53 8、阿斯利康(AstraZeneca) 年营收:243亿 市盈率(TTM): 4.39 9、罗氏(Roche) 年营收:222亿 市盈率 (TTM): 7.99 10、武田制药(Takeda) 年营收:220亿 市盈率 (TTM) :5.91 从收入规模来看,前10名的医药公司占整个医药市场的比重超过 50%。

闫鹏华闫鹏华优质答主

目前,医疗行业的垄断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是政府的垄断,其次是公费医疗制度,再者就是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垄断或操纵。

“政府的垄断是造成我国医疗行业恶性医疗和医生医德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医改要解决的就是把公立医院进行民营化,这涉及到政府对医疗垄断的利益让出来。”著名经济学家华生此前曾对记者坦言。

目前,除了部分私立医院外,公立医院,包括所有医疗资源大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医疗设备采购亦不例外。政府的垄断导致了公费医疗制度的顽疾。“有社会医保和公费医保的看病,医院是不垫钱的,看完病,欠款打个申请,卫生部和财政就给医院汇过来了。但是农民工和民工的子弟,看病就要先交3000块押金,这些人的自付医疗费超过70%。”茅矛对记者透露。

此外,茅矛还向记者披露,医疗设备的垄断或操纵,让药价和医疗器材价格虚高不下是让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诱因。“目前,在一些医疗器械招标中,甚至存在招标即中标的现象,不少器械厂只需关系运作、贿赂公关就能搞定,无需报价竞标。而医院只需给厂商的代理提成20%到30%,即可以拿到医疗器械。”茅矛说,这些医疗器械的价格虚高最终还要病人买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