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库型基金?
“智库”这个词儿最近挺火,很多媒体和文章都在提,但基本都是挂一漏万,甚至互相矛盾,索性我在这儿总结澄清一下。 先说观点,我的定义是:通过投研方法与流程的标准化、投资决策模型化来降低投资错误率,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低廉并在有效市场中获得合理收益,并以此作为主要投资目标的公募基金就是智库基金。(注意:这里只讨论了公募基金而不是私募,因为国内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私募投资基金)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智库基金比作“电脑”或“人工智能”,把其他基金比作人来操作。那么: 人脑是市场上目前主流的自然人自营交易模式,这种模式由于受到人性本身弱点(贪婪恐惧焦虑怀疑等等...)的限制,其犯错的可能性和幅度都是不可预测且难以掌控的; 电脑则是通过编程等方式让程序自动运行,其执行过程符合算法且无感知,因此风险可控并且可测; “人工智能”则是集两种优势于一身,它既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程序化的操作,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模拟人的智慧,进而做到风险可控且可测,而且效率更高,误差更小。
可能这么说比较虚,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我们有一笔资金打算进行10年的投资,我作为一名基金经理,可以通过编程等方式建立一套系统,让我的资金自动执行策略。这套系统可以每天监测着市场,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下单买入,并且能够设置止损和止盈点,严格根据策略进行操作——这就好比人工智能一样,只不过现在人类还在努力研究更好的策略,而您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比人工操作更高的手续费。 但即使这样,因为人类智能的复杂性,我们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这种通过机器执行的策略也会有人性弱点的风险。不过随着计算机速度和性能的加快,理论上这种失误的概率是可以降到无限接近于零的。
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如果我们把市场上的基金都看成是人的话: 那些通过大量调研精心筛选标的然后重仓持有并且定期调仓换股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肯定是智多近慧的; 而那些通过基本面、技术面或者某些独家内幕消息选股的“伪主动”基金则是愚蠢之至; 主动管理型基金里的精品绝对是智珠在握; 而那些低频择时的被动型基金则是智昏脑涨; 再来说回原本的问题,所谓的“智库型的基金”其实指的就是那类力求聪明的基金——如果一定要给个定义的话,我认为应该就是上述最后一种类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