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次股灾?
1929年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处于战后恢复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然而,这种盛况并没有持续多久。二战结束后不久,1949年和1050年相继发生两次股市暴跌。
为了挽救危局,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约翰逊法》,授权美联储主席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持物价水平,防止出现进一步通胀;该法案授予美联储无限期权力,直至经济衰退结束。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美联储开始大量囤积国债,从上世纪60年代的300亿美元到70年代末的8000亿美元,再到今天的14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债的数量不断飙升。 与此同时,在联邦政府的鼓励下,日本和欧洲各国的大量美元流入美国市场,推高了通货膨胀。这导致美股一路飙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从600多点上升到2000点以上。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印钞机不停运转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元的发行量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囤积黄金和货币,人们对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资产的信任受到了考验。
为了重建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里根政府推出了新计划,要求海外政府和企业必须在国外持有的至少60%的美国债务。任何海外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都必须持有最多不超过10%的美债,否则就会受到制裁。
这项新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汇市场问题,使美元重新成为国际储备资产。它也被证明是有效的——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一直在稳步提高其外债限额。目前的法定上限为19万亿元。
但高负债率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印钞,负债率高达200%的国际组织比比皆是。目前,全球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约有40%是美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