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没有种族?
因为“族”是一个西方近代才有的概念,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没有“族”这一概念的,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家”的概念,而“国家”中的“国”字,也来源于此。(参见《国家与村落》)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叫作“种族”的(虽然可能有“五夷六狄”之类的称呼)。而在近现代以后,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才开始接受这样的观念——人类可以分为不同种族。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用西方的“种族”观念来套用在中华文明的身上,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是单一民族多民族国家。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国家认同(Unity of the State),而中华民族又是多民族共同组成的(Multiplicity in nationalities)。既然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谈何种族?! 当然,我们也可以像某些学者那样,将汉族称为高汉,将少数民族称为低汉(参见《中国民族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或者称为蛮夷、戎狄等等,但是这些称呼并不表示种族意义上的差异性。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就是文化或文明程度的区别了:中原王朝属于中华文明核心地带,这里文化水平较高;周边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当然不是绝对)。但是这仅仅说明了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别,并不能说明人种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外族内迁并融入中华社会的例子,比如鲜卑拓跋氏建北魏,匈奴刘渊建立前赵,铁勒回鹘等建立唐辽金元,但是这些都是政治融合,并非文化上的融合(比如鲜卑拓跋氏虽然学习了汉族的很多制度,但毕竟是游牧民族,其本身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文明形态所具有的意义是很有限的)。而且这种融合最终的结果就是民族认同感的弱化甚至消失,其结果就是这些民族完全同化于汉民族之中。这就是所谓“夷狄入中国,则有辟疆之治”(梁启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