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么没有种族?

谭嘉玟谭嘉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族”是一个西方近代才有的概念,在古代中国社会,是没有“族”这一概念的,中国古代讲究的是“家”的概念,而“国家”中的“国”字,也来源于此。(参见《国家与村落》)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叫作“种族”的(虽然可能有“五夷六狄”之类的称呼)。而在近现代以后,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才开始接受这样的观念——人类可以分为不同种族。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用西方的“种族”观念来套用在中华文明的身上,就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是单一民族多民族国家。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国家认同(Unity of the State),而中华民族又是多民族共同组成的(Multiplicity in nationalities)。既然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谈何种族?! 当然,我们也可以像某些学者那样,将汉族称为高汉,将少数民族称为低汉(参见《中国民族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或者称为蛮夷、戎狄等等,但是这些称呼并不表示种族意义上的差异性。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也就是文化或文明程度的区别了:中原王朝属于中华文明核心地带,这里文化水平较高;周边地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当然不是绝对)。但是这仅仅说明了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别,并不能说明人种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虽然也有外族内迁并融入中华社会的例子,比如鲜卑拓跋氏建北魏,匈奴刘渊建立前赵,铁勒回鹘等建立唐辽金元,但是这些都是政治融合,并非文化上的融合(比如鲜卑拓跋氏虽然学习了汉族的很多制度,但毕竟是游牧民族,其本身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文明形态所具有的意义是很有限的)。而且这种融合最终的结果就是民族认同感的弱化甚至消失,其结果就是这些民族完全同化于汉民族之中。这就是所谓“夷狄入中国,则有辟疆之治”(梁启超语)。

濮正清濮正清优质答主

种族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概念;在社会学中,种族是指“在体质、文化,尤其是血缘上有共同的特征,因而自成体系的群体。”它与民族相似,又有区别,相似之处是两者都以共同的生理特征相维系;区别在于:民族除了血缘关系外,还要求文化、心理、语言和宗教等方面的共同,民族是政治实体。民族问题与种族问题在性质上不同,民族问题不具有种族问题中先天的客观的不平等性。

中国历史上有“夏夷之辨”,即“诸夏”与“夷狄”的区分,这是以文化先进与非先进的标准去区分的,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种族概念。到了后世,才有“番”(蕃)、 “回”、“夷”、“苗”、“瑶”、“獦獠”等名称,这是对外来或者非主流民族的称谓,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而不是具有种族意义的概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体质、文化(其中包括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但是中华民族是在中国古代一个具有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的各民族在经过了长期的融合过程之后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完全的统一,但通过他们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的长期互动,尤其是文化的互补(比如汉语、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从体质的、文化的多种要素的血缘关系,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种具有血缘关系的、具有民族凝聚力和民族一体性的稳定的民族整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