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有油之前用什么?

钟羽莹钟羽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百度百科的内容,石油的古代利用资料来自百科链接中的文章 石油在古代的利用始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1973年初发掘于青海西宁市神东村一汉墓中,有“柴草”、“铁器”和“兵器”等随葬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用薄皮夹纻泥封存的陶器,经火烧后,其中一件完整地呈今之容器状,内盛黑色液体,估计是当时的一种“石油灯”;另一件已残破,可见底部有一圆孔,应是一种用来蘸取燃料的器皿。这两件器物均有3至4毫米厚的壁,说明所装石油的黏稠度较高。在新疆吐鲁番附近古墓中出上来的东汉末年的丝绸衣物上也发现了石油的痕迹[1].证明我国最早使用的石油燃料,是从西域传入的。不过,这些考古发现的石油灯具,到底是不是最早的“蜡烛”,还难以确认。

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人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采掘石油,并且使用油料照明了。《北史·突厥传》记载,突厥国“俗无丝竹之玩……夜则燃木而居”,所说的“木”就是石油。在同一朝代的《周书·异域传》里也有类似记载说:“其(乌弋山离国)地不生丝麻,多灌木,夜卧焚薪以居。”这种用火把睡觉的部落当然不少,但是能发现烧火留下的灰烬以及被烧木材的纹理,还是说明当时已有一定规模的炼制石油工艺了。 到了唐代,有关石油的记载就更多了。唐太宗曾命人用石蜜和石油配制成一种新的烛芯,称为“洋烛”,用于宫廷和寺院夜间照明。他还命令当地官府开采石油,自己亲率兵马营田,实行军屯,以解决军粮和军需物资短缺问题。

除了做烛芯外,唐代人们还从波斯等地引进了蜡笔,开始用石油作画,绘制的油画至今已保存了1000多年而不褪色。 五代十国时,前蜀国王王建有一个喜欢花的王妃,名叫孟氏。这位爱花之人在位期间,竟致国弱民贫!后来后唐灭掉前蜀,孟氏被后唐皇帝李嗣源俘获,押往洛阳。行前她让宫女们将自己的花鸟画全部投入燃烧着的炉火之中,然后纵身一跃,投炉自焚而死。这位爱花惜花的女子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对花的信仰——也许,她对花的爱不是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而是对田园风光与世俗生活的向往吧!

宋朝建立之后,为了恢复经济,大力扶持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的发展。在纺织业振兴的同时,棉纺织品作为商品输出也迅速增长。到北宋中期,四川的绵绸、广东的夏布、江西的苎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畅销货物,输送到周边国家及地区。

与此同时,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煤焦油制品就是宋代产品。据现代研究考证,宋代出现的所谓“肥皂”其实是碱式碳酸铜[CuzO·nH2O],用它洗浴可以使皮肤光洁润滑;著名的染发剂“红粉”也是此时出现,它是由氧化汞、铅粉、炭黑混合制成的紫色粉末,可以染黑头发;而用于军工生产的“焰硝”(即硝酸钾),据说也是宋朝发明制造的。

谈佳霭谈佳霭优质答主

20世纪初的中国煤炭资源极其丰富,石油极少,有油的地区非常少,有10多个省有煤而无油,因此,在用油十分缺乏的情况下,中国许多省、市使用煤油、柴油作汽车燃料。

煤油作汽车代用燃料使用得普遍,当时有煤无油的河北、陕西、山西、浙江、江苏等省都用本地生产的煤油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19世纪初,我国广东、香港还盛行用煤作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使用煤油代替汽油行驶时发动机动力下降15%左右,油耗增加10%左右,因此,用煤油代替汽油使用时,通常把发动机压缩比由原来的6.5:1增大到7.5:1,同时将喷油嘴孔径加大,适当缩短喷油提前角等。

在当时汽车用柴油方面,上海、山东、四川、贵州、山西等产有柴油的省市和日本,用柴油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的有200多辆,山东用柴油代替汽油使用的汽车有70%。50年以前,使用煤炭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的有200余辆。由此可见,当时的汽车用油绝大多数是用煤油代替汽油使用,也有用柴油和煤代替汽油使用的。

过去,我国汽车用油缺乏,许多地区只能用煤油、柴油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发动机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在进气门、节气门等处形成大量积炭,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和起动困难。解决上述问题的简易方法是加入消炭剂。其制备方法是将500 g柴油分3次加入200 g重铬酸钾中,并不断搅拌,直至重铬酸钾全部溶解为止。使用时,将上述柴油加入100 L汽油中,即可起到消炭作用。另外,使用劣质汽油或汽油不清洁时,如汽油中混有石蜡或水分时,也可加入消炭剂,以保证发动机可靠地工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